校园里的桃花开了,一阵风吹来,迎风飞舞的花瓣扑面而来,身后一时传来阵阵女生的惊叫声。
校园里的丁香花开了,春雨吹打着花和叶,清晨起来,花瓣散落满地,嫩绿的枝稍上青黄的叶片夹带颗颗种子奋力挤出绿油油的小脑瓜,在向着太阳咯咯地笑。春天来了,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度。
然而,你来了,我感受到了心跳的温度。
今天是在简书上坚持写作的第二天,万事开头难,我的开头大红灯楼高高挂,可谓收获丰硕,一口气在简书上发了两篇文,虽然在文字上还很稚嫩,大家踊跃的支持和写作研习社余老诗把脉问诊,切中要害的点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读书群里小伙伴们每天积极学习踊跃写作的势头,也在时刻鞭策着我,一定要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坚持走下去。所以,简书——你来了,我拿起笔头,开始细心观察和感悟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写作,触碰心灵深处的温度。
一天,我学到了什么?
很多朋友也许会疑惑,只一天,你就能感触这么多,你究竟学到了什么?对,一天,只是一天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如果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正视惨淡的自我,果断地断舍离
我是一个还在学校里兜兜转转痛快畅游的家伙,貌似生活过得潇洒自在,殊不知经常一个人独处,心里对学习的渴望和韧性很容易被时间一点点消磨。学习时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浏览一下朋友圈,再转悠转悠QQ空间,心仿佛被一根线,丝丝绵绵地牵绊着,在虚拟的世界里悠悠荡荡大半天,书还停留在翻开时的位置,忍不住懊恼和悔恨一番。合上书,时间走了,心还在麻木。对于自己的这个切身感受,在看文章的你们是否也有过或还在持续着类似的感触和经历呢?
这就是我不忍直视的惨淡的自我。然而,认识自我容易,迈出改变自我的一步对大多数人来说实属不易。
我能迈出这一步,首先,我要感谢两位我亦师亦友的前辈,其中一位在古典文学方面有着很深厚的积累,他在简书上发表的内容一直是古典诗歌,文笔极其优美,我读他的诗歌,不管是用词还是意境感悟就像刘勰《文心雕龙》里的那句话“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另外一位偏向知识+情感+文化融合类型的写作,我这样的概括和定位不知是否符合前辈的心意,但是前辈下笔文从字顺,一气呵成的气势是现在的我望尘莫及,需要加倍努力追赶的。这两位前辈,都私我、邀请和鼓励我写简书,所以,可以说他们两位是我结识简书码力十足的发动机。
其次,我心里一直对写作有渴望的动机。这也是自己最后果断做到断舍离的最内化的因素。
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胆怯,勇敢地尝试动笔
莎士比亚说:“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能拥有幸福的幻影。”如果对于大家来说,写作的念头早已在心中萌生,每次动笔总是开头处才思泉涌,中间处干瘪难行,结尾处草草了事,最后无奈选择辍笔与幻想拥抱,看着别人的文章赞叹不已,对于自己写文则变得囊中羞涩。每次鼓足勇气再次拿笔尝试,总觉得手头有万金难以提起。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肯定的是,朋友你有学习的追求,有自己的想法,有基本的文章写作功底,梦想与你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你肯让自己每天坚持写作,即便是在自己看来写出来的文章真的不值得一提,难以出手示人,也要请你放下胆怯和羞涩,把自己写出来的哪怕是败笔的文章,拿出来给身边的人,或者加入一些读书学习写作的群,让群里的老师和朋友们帮助点评,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点点改进。只有动笔才能找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挖掘升级改进的空间,精进写作人生。
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加入余老诗写作研习社的第一天,补听了余老诗直播间里的第一堂课,印象最深刻,收益最明显的是,我们写作时要“用聊天模式开启零基础写作”,想象自己写作时是和一个熟悉的朋友聊天,把自己的体味和感觉娓娓道来。就如同柴静在《看见》里所说的“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理解和心软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境诉诸语言,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别人。
朋友,不知道这篇文章你读了之后对现在的你有没有帮助,但于我是在写作成长的道路上,又踏出了前进的步伐。不管你来或不来,不管你写或不写,我都在简书,时刻,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