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听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方法论,认真听完之后自己反思,原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里所获得的一切动力,都是那么真实的热爱。
今天一个老友来家里做客,找我和她一同谱曲,完成一首要在单位年会表演的歌曲,闲聊之际,就跟我聊起了她最近失败的一次减肥史,同时也抛出了很多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因为她真的不是第一次减肥了,她告诉我,总觉得心里面住着两个自己,一个特别特别想要减肥,并且总是在晚上给自己做计划;而另一个自己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或者在特别想要暴饮暴食的时候,就能够把之前的完美计划通通KO掉。
她好奇地问我,如果一个人想要独处,那么最长时间能待多久?难道你没有犯错的时候吗?怎么释怀这种失落感的呢?
我一边认真地倾听,与她共情,偶尔也会忍不住噗哧地笑出来,她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为人和善,热心助人,还特别喜欢下厨,她很享受把自己的厨艺成果给别人分享的过程。
我很努力的回忆着,感慨到:“如果一个人想要独处,我觉得应该可以单独待很久吧?比如我之前大学毕业为了考雅思,就真的一个人待了一个多月啊,每天就是上课吃饭睡觉的切换状态……”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惊叹,虽然那样的学习很有目的性,但怎么也算是一个专注的过程吧。再想想第二个问题,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没有犯错呢?只不过是怎么释怀的......想想看🤔️,应该就是让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就好,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哪怕一次进步一点点也好。
她又问我,那你是觉得我其实没有那么想减肥吗?如果是你要减肥会怎么办?(这么问我是不是傻得很可爱❤️)
我说,那也需要先挥别错误的认知才能够迎接正确的改变呀!更何况一个完整的自己=自我➕本我➕超我,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因为我们一起上过心理学课程。)只有先调整认知才有可能改变行为啊!
来给你讲点当下最实际的。
首先,适当的给自己一些驱动力,比如有哪些衣服是你喜欢的,但是现在穿不了?试着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做一些精力投入。(因为她是医护人员,会经常值班,作息时间不太规律。)再则,把你的实际计划数据化,比如规定自己每天只能吃多少卡路里?这些热量包括哪些种类?上班的时候吃几餐?休息的时候吃几餐?第一次计划的时间是几个月?在这期间自己能做到哪些?第二次计划是几个月?需要比之前进步的有哪些?
哇哦,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口气可以讲这么多,内心还是觉得有一点窃喜的。
她听完我的话沉默了很久很久,因为我们还讨论了其他别的话题。不过她走之前对我说,今天你刺激到了我的小心脏,过完年之后咱们再约!
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