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黑豹》在北美和中国的票房冷热不一。
最新统计显示,《黑豹》加冕北美周末票房排行五连冠,打破自2009年以来尘封的纪录。而媒体报道显示,《黑豹》在国内的票房高开低走,豆瓣评分只有6.9.
大开脑洞的科技秀、个人拯救苍生的英雄情结、天下大同的平等博爱精神,这些老美喜欢且擅长的元素,都用好莱坞工业流水线的手法呈现在了这部电影中,但豆瓣评分跌破7,仅是因为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中国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觉得它的想象不能自洽,逻辑上有大bug。
影片中的这个叫瓦坎达的国家位于西非的崇山峻岭中,外界一直认为,它与世隔绝、贫穷落后,但殊不知人家有某种具有超能量的神秘金属振金,科技发达到能起死回生, 村容村貌走得也是“飞碟重金属”路线。
不过它的政治组织形式仍是很原始的,是“世袭+部落联盟+上位肉搏战”。老国王在联合国演讲被炸死后,儿子黑豹回国赴任,本已君临天下,可后来和他有上一辈宿仇的堂弟回国,如你所料,在争王位的肉博战中被堂弟搞死了,当然按套路,是假死。
原谅我,因为是新片,没有剧照,但黑豹和堂弟肉搏的环节贡献了全剧最惊艳的画面,就冲那几分钟,三十几元的电影票也值了。
可顶尖特级难掩“五毛想象力”的本质,谁看了都会疑窦丛生,都有振金了,还用得着拳头打天下吗?早就胜之不武了。
电影虽是艺术,但也脱离不了政治生态,《黑豹》为什么会拍成这个样子,有人说是在影射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这个连科长都没当过的总统屡有惊世骇俗的言行,表面上是他对有色人种不够友好,不懂政治正确,实际上他的施政路线是逆全球化的。所以大银幕中的黑人英雄一定要足够强大,强大到能颠覆“白人中心主义者”的认知。
想象以前的好莱坞大片是怎么表现其他有色族群的,中国的功夫和皇权,非洲的旷野和图腾,无不自带一种原始的神秘力量,当然这种“神秘”,让当事人自己看来,有点匪夷所思,比如在《末代皇帝》中,苟延残喘的慈禧怎么看怎么像个西方的老巫婆,她喝的汤,是️由一只硕大无比的老鳖浸泡而成的。
这种原始的神秘力量,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让西方人觉得很新鲜,《黑豹》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些传统的卖点,但影片中的黑人英雄,光有这些野性和原欲的非洲元素还不够,他还要有一件黑科技的战袍,不但子弹打不穿,还能吸收子弹的能量。
本以为一个全能的黑人英雄会踏着五彩祥云,收服一大票迷妹,但两个小时的视觉刺激过后,是一种很荒诞的泡沫感。
不管是艺术审美还是政治正确,总不能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相违背,我想起了《饥饿的盛世》中描述的一个历史片断:
1795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彼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革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国强民富,雄心勃勃,想和全世界做生意,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规定:若外国商人来华,只能呆在广州一小片固定的区域,不能带老婆,因为番妇袒胸露乳,有伤风化,而且做生意往来,只能通过一个叫做“十三行”的机构,因为垄断产生的腐败,你懂的。
为了获得更多更宽松的贸易机会,为了让清政府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马嘎尔尼使团带了最能体现欧洲技术进步的产品:比如地球仪、望远镜、棉纺机、蒸汽机、迫击炮等,可乾隆老皇帝希望见到,只是“自行人”、“机器狗”这样巧夺天工的玩具,他认为使团带来的,只不过是不足挂齿的“奇技淫巧”,我天朝大国不缺,没必要打开国门通商,更让英国使者大跌眼镜的是,他们见到乾隆圣颜,必须行三叩九拜大礼。
于是乎,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和近代化世界接轨的机会,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是长达一个世纪被动挨打的黑暗。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或族群来说,开放的姿态、尖端的科技、先进的政体总是相伴相生,想象虽可以天马行空但仍有逻辑,这个以肉搏决定王权,却拥有令人咂舌黑科技的瓦坎达是个多么拙劣的嫁接。
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国内电影中自尊又自卑的民族情结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惩恶护弱的强者姿态,非洲题材也越来越热,比如去年大火的《战狼2》和最近上映的《红海行动》,只是国内电影人对这一题材的运用还比较写实和保守,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战火纷飞,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非洲,而我们的英雄战狼,要带着一种国际主义的救赎胸怀。
非洲曾孕育了最古老的人类文明,但现在却是地球上最贫穷和落后的地方,但现在的强者要记住:自己也曾是掠夺者,况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抛开那些找打又枯燥的政治正确与反政治政治正确的争论,这才是电影应表达的人文诉求。
《战狼2》最出彩的地方,不是激烈的打斗和先进的武器展示,而是我国要接中国工人走时,中国工人竟不愿离去,他们舍不得工厂中的非洲朋友、非洲妻子,大家要的不是惜别,而是高喊着在一起。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电影市场,非洲题材都会成为下一个蓝海,国内电影人的表现手法肯定会越来越多元化,保不齐也会用到科幻、穿越等元素,而如何避免政治正确的尴尬,如何将人文诉求表达得更有说服力,《黑豹》的瑕疵,或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