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送娃上学,久违了的去学校,也就是参加一个两小时的活动。许久未早起去学校的娃有些不习惯,被我拉起来后无来由地闹了一会,我也就任他了。这种久违了又要归到原点的感觉,对于什么事情适应起来都有点慢的娃来说,确实需要情绪的缓冲。
整整一年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大部分在家里上网课。不用每天早起,坐校车,倒是让娃感觉到轻松自在。少了空间互动,倒是让娃腾出更多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虽然课堂内容会打点折,但按照兴趣学习的内容也算是一个弥补,可能更能算是孩子真正掌握的内容。
但是,学校能带来的其他作用就削弱了。就像每天早起的习惯,算是学生时代的财富。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雷打不动的早起,即使起床的时候还是睡眼惺忪,一到学校照样活蹦乱跳。成年以后再去回望学生时代,依然能为那么小的身体里蕴含的与自然环境,身体机能进行斗争的力量所感叹。这种有序生活习惯的坚持是一个学生养成的重要质素。
香港现在的天气,对于我这种一般中午才出门的人来说,就是夏天,穿一件长袖衬衣即可,一看基本上20多度的气温。但是,如果想这样清晨出门,就会理解原来冬天也存在过。
娃今天应学校要求穿着中式服饰参加新春表演,一年单薄的外衣。幸亏我给他带了件外套,这是做妈的本能。宁可拿在手上麻烦点,也不可以让娃以一丝丝冻着的可能。和过去那种宁愿冻着也不备着判若两人。妈妈这个角色真的有着治疗懒惰,怕麻烦,没主见等诸多功能。
和娃坐着车到学校,一路上娃感叹好久没来学校了,有点小兴奋。学校在山上,以前每到这个时候,上山路上排满了各式各样的车。有雇佣专职司机送上学的车,有父母自己当司机送娃上学的车,还有打的士送完上学的的士,也有学校安排的校车。虽然不一定完全代表着富贵差异,但是大体上能窥探出几分。家长们表面上不会提及,但心底里肯定会有一个对同学家庭状况的判断。
山上的学校不少,这里的早高峰比别的地方早了许多。这一年因为疫情,学校关闭,这条山路应该一直都很寂寞吧!今天难得的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但是也就是今天而已。这波疫情何时能消褪,还我宝马山的热闹痕迹。
娃进了学校,过一个两个多小时的集体生活。送孩子的车和人群迅速散去,像游戏里聚会结束的那一刻,山上马上恢复了宁静。我决定步行去山下。
走在安静的山路,湿冷的空气让人的头脑变得异常清醒。路两边都是高高的住宅楼,房子的年头有些久了,但香港的房子一向按照地势来定价的,在加上这里属于学校聚集区,还包括本地几所知名的国际学校,这些旧的房子身价不菲,无论租还是买都是好价钱。父母仅仅为了让孩子可以多睡一会一个理由,就乐意把房子搬到学校附近,忍受其他的不方便,教育投入总是家庭的第一选择。
太阳慢慢地探出头,光从高楼的顶端逐渐下移,直到整楼的某个墙面被镀上一层金色。路是弯弯曲曲的,看起来不同方面的楼同时沐浴在阳光下,让人对阳光照耀的方向有些迷惑。
一路从山上走下来,步伐轻松。几个菲佣牵着各自主人家的狗出来遛,说说笑笑。香港的菲佣群体很大,她们常年离家,能让她们在香港安心工作的原因除了工资以外,更有强大的同乡群体带来的归宿感。
微微有些寒意的清晨,走在宁静的山路上,让人生出这样那样的想法。【无戒学堂日更文第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