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精品文章,每人理解或不一,我也只能权且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薄见地:
一者,三观要正
二者,言之有物,令读者读来有用
三者,如散文,小说虽未必有用,但能引起人的共鸣,给人愉悦或思考,抑或感动,便算得上成功
四者,阅读点赞、转载分享量较高
五者,文章产生收益较大
六者,行文流畅,简洁,不浪费读者时间
此五者具足,或许就能称得上精品了。也许我的标准比较低,这个最好自己和自己比,若具体到点赞量,转载量,收益量,和别人一比,不同级别自然差距甚大,不可细评。
解决了精品文章的标准。在很多人心中或许还潜藏着思维障碍。
拆掉障碍一:文章要有新鲜的主题和标新立异。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人们追新求变的时代,不可否认,抓人眼球,标新立异的文章,很容易脱颖而出。于是我们狂搜热点,关注八卦,找寻另类,以此迎合人们喜新厌旧,猎奇怪诞的心理。
其实,我想说的是,请拆掉这个思维障碍!老调也可重弹。
比如关于爱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写过多少,可以说是老调一遍一遍重弹,在这老调重弹中却不断有不朽呈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十六首之十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以上皆关爱情,思念,每一位作者在爱情的老调中,却写出了每个人不同的韵味和感受,又怎会有老调乏味之感呢?
比如:关于读书,写得人很多,似乎找不出新意,其实不然。为什么关于读书的书不断被人写出来。而且读书类的书通常很畅销。单单我自己为了学习如何读书,买的关于读书的书就不下十本。有些里面有重叠的观点和内容,也有作者新的想法和实践,这对于我来说,只要有些新意就是有价值的。
当拆掉这个障碍之后,其实我们可以将那些老调,用自己的笔法和感悟重新写一遍。记得不少名人写随笔都是写那些经典的话题,比如爱情,比如时间,比如书籍,比如天空,比如飞鸟,比如雪花。
这些主题虽写得人太多了,但细细想来,梳理下,我们是否也总有自己的感悟呢?
当你不曾触碰时,她们深沉的藏在心底,当你打开时,或许是另一番清风徐徐。
拆掉障碍二:文章的字数壁垒
坦白的说这一点是我内心一直未打破的障碍,看多了爆款文章,动不动都是两千字,五千字的。所以在内心就认为,写得字数太少,怎么能称得上精品。
前两天看文学大家欧阳修写的一篇短文:《卖油翁》。文章如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这篇千古名篇给了我很大启发,文章短小精悍,但哲理很深,且中间仅仅有几句对话而已。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开始练习精品写作,首先要打破内心对自己写作字数的渴望和追求。从短篇文章开始突破,力求百字也要成精品。其实字数多了,写得内容长了,往往顾此失彼,且内心压力很大,修改亦是繁琐。
若以短篇打磨求精品,一则时间较为充足,二则可以让文风更洗练,文意更简洁,岂不迎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阅读状态
我想参照那些短篇名作,刻意练习,或是通向精品写作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