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人在看范伟主演的电视剧《星光灿烂》,我也随便看了一下。正好看到男主人公耿星光帮助小女孩欣欣治疗抑郁症的那一片段,很感慨。
欣欣是贺子鹏和董哲的女儿,大概上小学三年级的样子。贺子鹏是万和集团董事长,富豪一个,董哲是国家机关的一名干部,身职主任。俩人因为性格原因离婚后,欣欣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董哲工作很忙,很晚才回家,一般都是保姆陪着欣欣,但保姆有私心,除了做自己的工作以外就是看电视放松,把欣欣撂楼上自个儿玩。
从欣欣出生到十来岁,她和妈妈频繁换了四次房子。在学校她没有固定的朋友,每换一个新环境,都会遭到同学们排挤,慢慢变得自卑不爱说话,而妈妈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常常以一个家长自居,对孩子吼。欣欣很孤独,最后得了抑郁症,记忆力下降,老师讲的课程都记不住了,只好休学在家。
每次,妈妈训斥她的时候,她脾气特别大,情绪很激动,妈妈很无奈。经常给前夫贺子鹏打电话,要求他关心女儿,并请了心理医生治疗。心理医生介入后,欣欣情绪的确缓和了一些。然而,妈妈并没有掌握了如何和女儿相处的方法,直到耿星光的出现。
耿星光是一个农村羊倌,和同村的艳子误打误撞进了城,去了热带雨林,做了一名搓澡师傅。一次,在老总兰总的介绍下,去给董哲家的别墅做保洁,认识了欣欣,看到了被妈妈训后病情复发的欣欣,善良的他很同情小女孩。
又一次,欣欣和金医生助理在外面玩,遇到了耿星光。欣欣大老远就叫着耿的名字,还和他坐一起聊天。她说出了自己的苦恼,耿星光为了让她开心,说要用树叶子给她编一只蜻蜓,欣欣顿时很开心,还邀请他来参加她的生日party。就这样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还有一次,欣欣拣了一条狗回家,被妈妈大吼要求扔掉,她执意不干,情绪暴躁,不想认妈妈了。妈妈叫来耿,希望他帮忙劝欣欣送走小狗。耿觉得欣欣很孤独,有个狗陪伴是好事,并且一起去给狗洗澡,还给取了一个棉花糖的名字。最后,妈妈还是没有同意留下,深夜开车把棉花糖送到了儿童公园。在欣欣的央求下,耿找了一个晚上,才找到了棉花糖。
心理医生和董哲聊天,说要她向耿星光学习,思考他和欣欣的相处方式。欣欣妈妈道出了心里话:她对自己充满怨恨,恨自己没有能力经营好一段婚姻,恨自己故作坚强,拒绝贺子鹏复婚。金医生分析,其实董哲有心理疾病,她不会化解自己的怨恨,把这种怨恨投射到孩子身上,觉得没有欣欣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吼孩子,不愿意陪孩子,对她充满各种不耐烦。
而贺子鹏也不懂儿童心理。他打电话说,要欣欣妈妈把那只狗扔掉,再慢慢劝孩子。还背后说心理医生懂什么,他们就会咋咋呼呼,没病说有病。而不懂得欣欣拣一只小狗回家,是开始走出有我,接触社会,是病情好转的征兆。
而耿星光不同,他是一个善良的农村青年,陪欣欣玩,哄她开心,帮她化解抑郁,并不是为了接近有钱人争利益,只是因为欣欣是她的好朋友这么简单。
看了这些情节,我觉得电视剧就是生活的写照,身边无不充满这样的例子。父母总认为,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很忙,我没时间陪你玩,没时间听你说闲话,你的想法很天真,我大可不必理会。我们中国的大人几乎都是这么专治,而我们中国的小孩很少能有和父母做朋友的。
而我自己,自从当了妈妈以后,也因为很多烦恼事得不到恰当的处理,转嫁那份不耐烦到孩子身上。没有尊重一个生命正常的发展规律。是多么的惭愧呀。
耿星光虽然外表傻傻的,不知道肯德基是什么,但他知道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蹲下身子,和欣欣聊天,做她的朋友。这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