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是个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这天傍晚,他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大喊起来:妈,妈,我这个月拿了全公司销售第二名,老板说我是新员工中最有潜力的一个呢!
餐桌前的老妈应道:快来吃饭吧,菜都凉了。
小盘抓起筷子,继续说道:哎,我跟你说,上周那个大客户,可是关键啊,你知道我用了什么办法才把他搞定吗?……(被打断)
老妈:你好像最近气色不太好,晚上要早点睡觉。
小盘:知道了知道了,那个大客户,脾气不好,性子又急,我可是跟了好久,那天跟他一起吃饭的时候,正好聊到……(又被打断)
老妈夹了块肉到小盘的碗里:多吃肉,多吃菜,你看你又瘦了。
小盘:哎呀妈,你听我说完啊!那天我跟他吃饭,正好聊到……(再次被打断)
老妈:听到啦,你搞定了一个大客户嘛,来,我帮你装点汤。
小盘生气了:我不要喝汤,我不要喝汤!!我是要告诉你我怎么搞定那个大客户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呢?!
老妈也不高兴了:我是为你好啊,我辛辛苦苦给你做饭,给你夹菜,帮你盛汤,你还要不领情,你也太少爷了吧?一点都不懂事!
老妈噼里啪啦数落了一大堆。
那顿饭,小盘再没有说话,他只是低着头,默默扒着碗里的饭,白天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是老妈做错了吗?还是小盘做错了?
老妈明明深爱着小盘,一心希望小盘健康幸福,可是为什么却反而让小盘的心情从天堂跌倒了谷底?
小盘明明也爱着老妈,一心想跟老妈分享他在工作中的收获与成长,可是为什么却最终招来老妈一连串的数落?
因为他们都只关注于自己想说的事情,而不是别人想说的事情。老妈只关注于小盘的健康问题,对小盘搞定了大客户的事件毫不在意,而小盘却沉浸在搞定大客户被老板认可的喜悦中,一心想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快乐,并没有关注老妈辛辛苦苦为自己做的饭。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难道就只能谈对方想说的话题吗?如果我是老妈,我就是希望孩子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我是小盘,我就是希望老妈听我说说我是怎么搞定大客户的。难道不行吗?
当然行。但关键的关键在于:
对话的双方是在接收和传递情感,还是在切断和强推情感。
以上面的故事为例:
小盘回到家,兴高采烈地汇报喜讯,开启传递情感的模式。
这时候,老妈可以有2种回应方式:
第一种,先接收情感,再传递情感:这么厉害,太棒了,真为你骄傲(接受小盘的高兴情绪),来,坐下喝点汤吧(传递对小盘的母爱)。
第二种,直接切断情感,再强行灌输情感:(直接忽略小盘高兴的情绪),你看你,一脸憔悴,又瘦了!别这么操劳,赶紧多吃点肉,多吃点菜(用责备的口气强行灌输自己的爱意)。
同样的,小盘此时也可以有2种回应方式:
第一种,先接收情感,再传递情感:这么多菜,老妈你真是太好了,我要赶紧多吃点,老妈说的对,身体健康很重要(接受情感),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后才能更好地工作,签下更多的大客户(传递高兴)。
第二种,切断情感,再强行灌输情感:知道了知道了,老妈你听我说完啊!(切断老妈的关心和爱)我那天见到大客户的时候……(强行让老妈来听自己讲述搞定大客户的高兴故事)
后面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发现了吗?每一个回答,其实都可以选择两种模式当中的任何一种,当双方都在不断选择第二种,不断切断情感的流动时,两人都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而当双方都选择第一种的时候,就能让情感在双方之间畅快流动,自己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也能好好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聊天,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那如果一个人选择第一种,另一个人选择第二种,会怎么样呢?
嗯,那要看谁坚持的更久,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一个人开始选了第一种,可当她发现对方连续几次选择第二种回应模式的时候,就会变的心烦意乱,然后也变成了第一种模式,但如果,她能坚定地选择第一种,不急不躁,那么被改变的,就是对方了。
让我们在谈话中,更多地接收和传递情感,而不是切断和强行灌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