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周,休息两天后理所当然的是工作效率提升,按部就班的过了一天,都没有时间思考做的工作的前后延续性,比如说,我今天做了一份报告,首先是找资料,找数据,官方统计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则是6年前的价格数据,考虑到报告主题属于技术快速更替的通信行业,参考价格的意义也就不大。几十次的点击页面查询,希望得到别人整理好的资料,结果发现,仍然需要自己亦步亦趋的将所有产品价格数据通过查询主要厂商和电话咨询来来整理好报价。
一份报告仅仅几千元,超过两天完成就变得不再划算。第一天时间就在查询过程中匆匆过去,晚上需要加班,将所需要的重要数据项通过基本方法查询到,方便第二天统筹编辑报告。
报告让自己真正写的地方不多,因此润笔和深思熟虑的过程可以省略,同时材料收集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如何快速高效的收集材料?
首先,要向熟悉业务的同事交流,哪些网站,哪些关键词,哪些数据和哪些专家和哪些书籍需要关注和检索。
其次,在查询资料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及时沟通,确认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或者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避免南辕北辙,在低效的想法下费时费力。要相信有经验的同事已经对业务进行了足够积累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引领性,是自己想法调整和进一步深化思路过程的良师益友。
第三,工作中,查看资料注意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比如技术项就是短时间无法完全掌握的内容,可以直接使用别人制作好的资料,其次,每一项资料查找都要有时间安排,临近deadline时,注意提醒和加快进程,避免拖延影响计划完成。
第四,每项工作结束,注意调整两分钟,回忆一下工作的进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因为仓促赶工而忽视头脑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过程,在资料整合和编辑过程时,我们是需要启动大脑,进行资料排列,剪辑和粘合的。
第五,是我前面提到的,做好一份工作报告,仅仅使用工作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投入足够的时间日积月累,大量专业信息的编辑和沉淀过程,将会让大脑形成记忆和领悟力,有助于推进自己的工作速度和完成质量,提高效率,要相信一句中西名言,no pain no 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