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四课。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加词串,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的同时认识生字。通过认识这些比较出名的菜肴和主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爱上中国饮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通过一些学生平时爱吃的西方快餐图片激发学生对美食的兴趣,再通过老师的对比介绍,点燃学生了解中国美食的激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醒“腐”和“菇”在词串中应该读轻声。通过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读音的特点认识多音字“炸”。
《中国美食》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中,主要包括草字头、火字旁和四点底三个偏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上圈画烹饪方法再按照偏旁归类的学习活动,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生字。不仅进行归类识字还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识记带火字旁的字,如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爆”,运用字理识字认识“烤”,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煎、煮、蒸”等。归类识字方便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意,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学会以后也可以用来学习新的生字,为以后的生字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识记火字旁的字时让学生了解“烧、烤、爆、炖、炸、炒”这六种烹饪方法。原本准备了介绍这些烹饪方法的视频,但是由于视频所占内存较大,线上授课时卡顿严重,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这个环节改用一段录音来介绍。听完录音让学生试着从时间和火候两方面说说这些烹饪方法的不同,这个环节设计对于二年级没有烹饪经验的孩子来说,着实有些大、有些难。我想如果换成几个小问题效果会好一些,如“炒”和“炸”哪个用的油多,哪个用的油少?“爆”是用大火还是小火?
让学生识记四点底的字之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美食用到了这些烹饪方法。不仅巩固了生字,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查字典了解了四点底来历、变化过程,理解四点底和火字旁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我对本课识字教学成果进行检测,实践表明,孩子们本课识字的辨识度很高,认错的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