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有一句话描述得特别贴切: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怎么解?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我们观念里的不幸福都是什么样子吧。
1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在相邻两座山的庙里,分别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叫一休,一个叫二休。山上没有水,两个和尚都要到山下去挑水。他们总在挑水途中相遇,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朋友。
转眼五年时间过去了。二休在挑水的时候,发现好长时间不见一休来挑水的身影了。他很纳闷,就到一休所在的庙里去找一休。到后,说明原委。一休笑了笑,带他走到了后院,指着一口井说,我用这五年时间,为自己挖出了一口井。
亲爱的朋友,你说,这个时候,五年之后的现在,谁会比较幸福呢?
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看似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挑水,但挑水之余,一个人为自己挖出一口井,一个人落得两手空空,还得继续到山下去挑水。
生活里,我们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欢天喜地满足于当下,而忽略了长远的打算,等到自己的大好年华过去了,精力渐渐褪去,生活依然不前,是不是会有那么一刻的空虚感,无措感?
2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里,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参加以色列全国壁球赛期间,每天都辛苦训练,并且严格控制饮食。等到取得比赛冠军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他发现嘴边的美食都索然无味,连自己拿到冠军的喜悦,也被冲淡,变得索然无味。
适当的目标激励对个人有促进作用。但若过度刺激,超过了某个限度,把自己的行动紧紧和未来的奖励关联,既失去了过程的快乐,也丧失了目标达成后的成就感。
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想要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便使用持续的低价值激励,或者高价值的回报,刚开始,可能会见到一些成效,但时间长了,员工工作的心态,与激励挂上了钩,才是陷入了真正的恶性循环。
做一件事情,若不能体会当下的快乐,长远的刺激,不过是另一个不快乐的开端。
3
这几年网络自媒体迅猛发展,势头稳健。相应的,就出现许许多多的自媒体小编。这两年,自媒体数量大幅增多,就有小编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辛苦编写的文章,越努力,怎么越没有人看。
如果你是小编,费时费力编写了一篇从文字到图片,再到排版,都相当上乘的内容,发送后却发现点击观看者寥寥,会不会顿时心生挫败感?
记得我在最初的时候投稿到红袖,差不多篇篇通不过。很是打击人的信心。后来,索性就在论坛上发起了文字,反正也没有人审核,还顺带收获了一些很真诚的友谊。又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红袖,很惊奇地发现轻松过关。
原来,若持续坚持一件事,人的能力是会提升的。假如当初沉溺于篇篇被毙的灰暗情绪中,那估计现在也就不会再写出一个字了。
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能量暂时达不到预期的时候,若从此否定自己,萎靡低落,就算有一天能力水平已经提升,你也不会自信地意识到。
4
没有远期目标,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也不能体会到为未来努力的乐趣,人会不幸福;太专注于对未来的期待,而忽略到眼下前行中的快乐,目标实现,期望突然清空,人会不幸福;遇到挫折,便失去了信心,从此再也不敢去尝试,去突破,人其实内心也是不幸福的。
正所谓幸福的模样千变万化,而不幸福,恰恰是人在应对当下和未来时,各种能力的缺失,所造成的对生活感受上的失衡。细细辨别,不难发现这些能力包括:对人生通盘的规划能力,管理好当下的协调能力,合理设置人生进程中的小目标的能力,遭遇挫折失败时的抗压能力和调整能力,等等。
其实,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到不幸福的原因,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提升自己相关的能力,日积月累,便能渐渐找到合适的生存状态,幸福感也就跟着来了。
在生活里找到持续的快乐,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阅读,运动,旅行,这些生活方式的选择,即享受了当下经历时的快乐,又在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在各种能力还达不到预期的时候,不妨把过程当做一种修练,换个角度,在成长的蜕变里积蓄能量。对于人际关系,工作进展,都不用寄希望于将来,循序渐进,做好当下,使当下处在快乐的上升通道中,未来自然而然就会迎来它该有的美好。
既着眼于当下,又放眼于未来。不为一时所得而忘形,也不为一时所失而不振。眼光平和,内心坚定,量力而为,朝着一个个小目标安然前行。这便是我能想象的幸福的模样。
如此,可不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