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2019年10月刚出的书籍《上手》作者许岑。这本书用另一个新概念,重新解读了“如何高效学习”的老问题。平时读书的习惯,读完一本书,根据内容输出N张视觉笔记,然后再写一篇文章,算是了解。接下我讲解用书中所讲的《上手》思维,学习视觉笔记。
01 从微小着手,找到诀窍
书中推荐无论学什么技能,在购买装备时要选择最贵的,用投入强迫自己长久坚持,比如他买50万的钢琴,80万的吉他,30万的小提琴,都是为了心疼投入促使自己进步。但这处观点和自己相反,我提倡先用最简单的工具去上手体验,很多人在准备学习一项技能时的确会购置大量工具后不了了之。
手未动,心已动,钱动了,手仍未动。也有可能我入手的工具并非太贵,所以未起到作者的效果。我们上手一项技能最初始的欲望是什么?比如作者他学钢琴是为了弹一首肖邦的夜曲,学油画是因为家里墙上太空,不想盗版的画作,原版太贵,所以选择自己画。
那你学视觉笔记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些是想用它提升阅读能力,加强记忆;或者画出自己的清单日记;画出每日清单等等。
专注你的目标,如果想提升阅读力,就直接拿起一本书边读边画,忽略掉任何的技巧,技法,或者准备一两本视觉笔记入门书籍作为指导,而非去学画小人,文本框这些基础元素。
如果你会PPT,word排版等,视觉笔记本质是一致的,原则:信息层级清晰,标题突出,图文结合,前期想到而画不出的图,可直接手机搜索素材即可。版面样式不难,难在是你如何判断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你是如何取舍和提炼概括内容的。新手入手的书籍《笔记术》《涂鸦思考力》
02 去除障碍
书中说如何你想成为一个人,你就想想自己当下已经是他了。这里讲到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学习区别。比如你想研究一把吉他,自然主义是直接把吉他拆解,在一步步重组,反复的插组,从而掌握吉他的内部结构。
比如你最初画一幅视觉笔记,可以拿你喜欢的作品,直接临摹它的构图,颜色搭配,反复大量的临摹,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门道。这就是自然主义,你能够做的出来,但很难原创。
而结构主义是如果模仿一个人,就从他的表情,小动作,肢体形态等观察分析。或者拿着一幅作品分析它的构图思路,配色原理,内容删减的背后规律等。但是针对上手,尤其是新手看待name 和 Demestic的单词难度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先用自然主义手法上手一项技能,增强自信,一旦有了自信很多事都会被自动去除。
做法:如果你是新手想上手视觉笔记,推荐花瓣网,搜索喜欢的作品,先临摹,体会画图的感受,先上手找自信。
03 从“自然”中寻求帮助
作者讲述他朋友的故事,一位非常优秀的足球爱好者,有很强的控球能力,问起原因。他说:因为家里到处就是足球,每天回到家总要盘两脚在入屋,这就是刻意营造一种自然环境。比如我家的任何的桌子或者房间,随手都有一本书,无论你身在哪里,下班快要出门等人时,随手翻看两眼。
下班回到家,大脑神游时随手翻看,看到感兴趣之处,就真的会做下来一读到底。这就是微习惯所说,动手去做是最难得,所有的念头不去行动只能消亡。所以如何你要准备学习视觉笔记,你的画笔记画纸,一定要围绕在你书桌的四周。你过去的画的每一幅都需要贴在墙上,无论何时都给你营造一种想要画图的自然氛围。
04 直接输出,得到奖励
在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中讲到,是成为专才容易,还是成为通才容易。比如像郎朗钢琴家,专精一个领域,还是类似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容易。人们总希望通过行动而获得奖励,刻意练习虽然有效但非常的不好玩,而且在100个只有三四个人是一辈子专精一件事的,这是基因决定。还得靠后天的环境影响。
天生的练习者特点是: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太需要及时的奖励。扪心自问:你可以吗? 或许是因为生活所迫无法顾忌奖励,或许他们天生对奖励不敏感,能够沉浸在练习本身的多巴胺滋生中。而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天生的练习者,能够在练习中给出有效的指导。
其实大多数人也是先成为通才,再成为专才。所以要求我们在上手技能时要不断地有动作。比如你学习英语是只看语法,嘴不懂,手不懂,属于结构主义;而跟读才是自然主义。 回归到画视觉笔记,这就是为何我强调千万不要只看和收藏作品,或者研究他们的构成,色彩搭配,而不去直接临摹画一幅。
同时我们要有输出作品的意识,即可对外晒出自己的作品,得到及时反馈,才能激励我们继续画一下。比如平时我每次画图都会发在朋友圈,即使只有一个赞,自己也是满怀欣喜的去画下一幅。但有些同学画完总是默默收藏,外加自我怀疑和批判,很快就被自己打败而放弃。
以上是上手的4个关键点,讲述如何用“上手”,在上手视觉笔记。
01 直接临摹喜欢的作品
02 选择贵的笔和纸,促使练习
03 前期先画整幅图,体会它的价值,避免只画元素
04 把笔和纸放在随手可拿到的位置
05 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墙上营造氛围
06 画完的每幅图记得分享,寻找反馈和激励 (关于如何分享,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4个思路,让你的视觉笔记价值最大化)
05 关于学习和研究的区别
书中后面两部分,讲述了“学习”和“研究”的区别。他说:学习就像是爬山,不断设定高度,难在长期的坚持。而研究,是如同探险,它必须有主动意识,去发觉新的未知的东西,需要足够多的系统知识,严谨的逻辑,和大量文本信息的支持。
比如我的视觉笔记成长之旅,先从一幅简单但完整的笔记开始画,然后不断地发朋友圈得到正向反馈,引发兴趣研究,再去寻找喜欢的作品临摹,前阶段就是属于快速上手。自然主义学习。
等我画了很多图后,发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如何让视觉笔记更有创意有意思,如何客观的评断一幅笔记的好坏。我又开始用研究思维:探索视觉呈现的本质是什么,构图板式的原理是什么?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上手"的价值,它不是让我们虚伪的炫技,看似很厉害。而是以一个不同角度为起始点,开始去做,体会乐趣。再进入研究,避免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想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吧。选定一样能使人惊叹的技能开启上手。
我是糕小糕,带你掌握把一本书画成一幅图并记住的能力,解决读书无法专注跑神,读完即忘的顽固性问题,带你体验沉浸心流阅读,高效记忆的知识充电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