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笔,总觉得思绪混乱;每每深思,总觉得无从下手。码字,大概皆是如此。
没有主题,也没有想要写特别的主题,就这样将混乱的碎片,轻轻地,收拾一番,极好。好吧,那就写一写今天听的故事吧——吴太伯世家。
具体内容忘了,反正说的是公子光派人刺杀吴王僚的故事,大意是吴王僚是吴国的国君,而公子光认为本来君王之位是传给叔父季札,但是季子不想当,然后就传给了僚。公子光认为,自己才是长子嫡孙,王位本来就是他的,于是就暗中想谋权。接着,公子光就开始招贤纳士,准备刺杀吴王僚。想想,僚也不是吃素的吧,明知道这个堂兄对自己如此不满,当然是有所防备。可惜,他有一个弱点,就是很喜欢吃鱼,结果就在公子光设鱼宴招待他的时候,让刺客将匕首藏在鱼中,然后在上菜的时候,将他杀了。
故事的大意到此就该结束了,但是讲故事的人还讲了一段,自我感觉极好的警语,他说,人啊,特别是当权者,就不要有什么特别的嗜好,起码这种嗜好不要变得人尽皆知,不然,肯定会有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设圈套来陷害你。就如吴王僚被刺的故事一样,吴王僚如果不是那么喜欢吃鱼,或者说,不是喜欢到天下皆知的地步,又怎么会让这个如此有心计的堂兄设计到呢?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吴王不在皇宫设宴呢,而要跑到公子光的府上吃鱼呢?嗯,这也是和吴王僚喜欢吃鱼到极点的状况,因为他喜欢吃,他明白每个厨师都必须在他熟悉的环境里头才可以烹饪出最美味的佳肴,所以他即使知道前面万丈深渊,前面刀山火海,他还是毅然前往。当然,他也是带了相当多的护卫,只是他没有想到,武器原来就藏在鱼中,他,防不胜防。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一瞬间。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么可能它最多也就是一个故事。但是讲历史的人带来了这样的观点,虽然很多人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是两件事之间,可能就不一定了,或许,创新的曲求也是不错的选择,甚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匕首藏于鱼腹中。想想,直接一匕首过去,可能距离最短,最简单。但是,如此明目张胆,总会有更多的变数。但是,如果是新的思路,是别人意想不到的思路,然后直击要害,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在听的时候,也会在琢磨自己身边的事或者电视里的新闻,或许也是如此。记得坊间曾流行过这样的一个传说,A君为了讨好B君,希望摆脱B君办点事。但是B君非常廉洁,重点是没有什么爱好,送过去的东西都被打回来。最后,不知道这人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就是B君喜欢听某明星的歌。本来某明星也不是好摆弄的,当然啦,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咯。最后的最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结果。
以前是很少关注历史,也不会特意去看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最近听了史记,忽然觉得真的是那句话: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以前不读史料,或者不喜欢读史料,兴许是年少单纯,看不透人情世故,不愿看历史纷争;现在喜欢读,一方面可能是故事性强,更重要的,可能是希望在看透人情的同时学着保护自己。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或许没有主题就是最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