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儒家诸子一以贯之的主张是什么?你该怎么回答?
或者换一个问题:孔子孟子荀子,他们三者个性不同,主张貌似也迥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是什么?
答案就是----主张阶级的不平等。
别以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才有的名词,中国古代就有,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阶级。
荀子虽然说“人性本恶”,但是他以“人性本恶”这个出发点,推出的逻辑链条是: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如果每个人都随着性子予取予求,全不管他人的死活,那么这个社会不是就乱套了吗?幸好,世界上有“圣人”,圣人可以教化众生,用等级名分给每个人都划出了各自的界限,并分配相应的份额。
所以儒家最看重的就是“礼教”,礼教目的就是要用繁琐的仪式,分出不同的阶级,国君有国君的礼,大夫有大夫的礼,平民也有平民的礼。当然荀子也考虑到阶级的流动性,他认为:即便贵为王公,只要言行不合礼仪,那就应该降为平民;而平民子弟只要努力学习,也可以升入士大夫阶层。
扯的有点远,现在该说说荀子为什么被嫌弃了。
对于认为人际关系supereme的一些现代人来说,也可以作为避开社交陷阱的借鉴。
大家都知道儒家传统都是不信鬼神的,区别在于孔子很狡猾,他不捅破窗户纸,“敬鬼神而远之。” 但是荀子不一样,他把话说得 太清楚,他的无神论名言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意思是:天道其实就是自然规律。什么天人感应啦,君权神授啦,自然也就都不成立了。这下就把统治阶级给得罪死了,难怪荀子经常被 士大夫们批判。
对于老百姓来说,荀子这种人也是挺可恶的,他不仅仅说上天没有意志,还说鬼神都不存在,相面不可靠,风调雨顺也求不来,简直不给脆弱的人类一点点生活的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一群人。上下几千年,每隔个百年就要来一次大战乱不说(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还都不到百年),ZF还特别早熟,统治手段也非常高明,能把抽取财富的管道一插到底,欧洲就没有这么好的统治技术,所以才有了资产阶级的坐大。
不管好年坏年,老百姓皇粮国税都是难免的,这些社会现实从著名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都可以窥见一斑。虽然苛政猛于虎,但是老百姓偏偏逃不了,唯一一丁点希望的寄托,还都被荀子给否定了,他们能不恨荀子么?
所以,聪明人都知道,要不被嫌弃,首先说话不能说的太清楚,像算命先生,说的从来都是模棱两可的话;其次,对于愚昧的人,千万别去和他们较真,骗骗他们就行了,“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这句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