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用户情绪, 愉悦 不爽 愤怒 恐惧
同理心首要的要求是对用户情绪的理解,因为产品最终是面向用户的,用户不会像一个专业的产品体验师一样给你说你的产品哪里有问题,哪里不好,用户对一个事物的喜好程度会直接表现在其情绪上面,因此对人的情绪认知与解读,基本是每个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个人总结:
通过认识两种最原始的生物行为(满足、侵犯)导致的两种状态(愉悦、恐惧),得到四项基本情绪,最终情绪落实到用户身上,我们就可以对需求的类型作出清晰的判断了。令人恐惧的才叫痛点,令人满足了长久未满足的需求的才叫爽点,其余的叫痒点,在进行产品设计时用户场景分析的时候,加入用户情绪判断,可以帮助产品经理了解需求强度,这个结论就可以有效的指导产品设计,前提就是你可以读懂用户的情绪。因此,这就是产品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同理心。
产品设计应该顺应用户潜意识
1)用户口是心非的需求
为什么人有时候会心口不一,口头的描述和调研是否代表了用户真正的需求?
实验:索尼音箱颜色调研实验,填问卷的时候大家都选择的喜欢黄色的音箱,但是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拿的黑色的音箱。
结论: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遵循这套原理的关键是理解潜意识,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70%都是通过潜意识去做决策的。
2)关于潜意识的原理
意识即防御
好的销售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他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他一切的资源去突破一个人的防御,他会在这种突破防御的过程中感受到快感,成就感,懂得如何在沟通中建立压强,抓住用户意识或者潜意识中的满足或不安,打破用户的防御,促成用户的选择。
一个好产品经理,则是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因为一个产品没有表情,没有声音,无法拉住用户的衣服苦苦哀求,甚至不能让用户多注视一会儿。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意识即防御,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产品设计核心观点:Don‘t make me think。
个人总结:
关于潜意识的思考可以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在对产品设计的过程放下主观愿望和判断,放下显示自己高明、教育用户、说服用户的念头,应该尊重用户的潜意识,并顺应潜意识。这里就涉及到了关于产品调研工作的核心,产品调研的工作就是清空自己,广泛接受别人的世界馆,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了解一个不会启动用户防御的产品应该如何设计。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的生存
新人产品常常犯的错误就是老是基于角色化的预期去判断用户的选择,而忽略了角色本身是反人性的,因此如果无法认识到大部分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是一个自然的“个体”,就很可能设计一堆基于角色化的反人类功能,变成一个垃圾的产品。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产品经理在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产品所面向的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还是一堆角色化状态下的“集体”,当你的产品是面向最普通的“个体”的时候,就要抛开角色化的刻板印象,要尽可能的把对方想象成一个鲜活的人、用户去做研究;相反,当你设计的产品是非常明显的面向集体的,你就要深入的去了解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以及他们对于的核心观念与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