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估计还有人往下看。
某小队前往北四环红星美凯龙验证需求与产品原型
嘉宾讨论学员的产出物
部分纸面产出与墨刀原型产出
现场讨论
帅气的证书与结束合影
最近几年,自己一直有个兼职讲师的身份,会给企业做产品相关的培训。这些培训中,差不多有一半场次以我讲为主,另一半场次会穿插分组演练,对后者来说,演练的时间也很少超过50%,唯独有一次,实战的时间达到了80%,而且,学员的反馈还挺好。
那是2017年12月2、3号,和馒头商学院+“我在家”公司一起做的实战,更多信息参见当时的预告(全新尝试,产品家·实战营4期,真·实·战·营)。
2天的安排融合了Google Venture提出的Design Sprint方法(设计冲刺:谷歌风投如何5天完成产品迭代)+ 我自己多年总结的产品低成本验证方法 + 一些引导技术,大致的安排如下。
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比如对问题发散和收敛的把控、对解决方案发散和收敛的把控、是否需要临时输入更多的背景信息……
事后我们复盘,这种模式要成功,有很多前提条件。
第一,需要有一家公司愿意把真实的产品问题拿出来探讨,作为案例方,还需要有真正的决策者参与到两天的线下实战中,作为评委和观察员。
这次,A+轮的创业公司“我在家”是案例方,他们正好在2017年下半年打算做一些小程序的尝试,而又没有太清晰的思路,正好可以放开来讨论。而且,时间特别凑巧,两天实战,“我在家”的CEO和COO全程参与。
更凑巧的是,我正好在给“我在家”做产品顾问,知道他们的诉求,并且我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第二,需要有一帮对“产品的从无到有”已有初步了解,并且认可实战学习的学员,选对了学员,才能有效果。
真正的实战,意味着:
和工作中一样,边做边学,而不是“听课”;
实战过程中随时向嘉宾导师求援,就像在工作中找老板;
也许会想换队长,队长想开除队员;
做到一半开始自我否定前面的工作;
案例方觉得你们方向错了;
……
一切皆有可能,想清楚这两天的目的,随机应变。
幸运的是,之前在馒头商学院学过我线上课的那些同学正好符合。
第三,能请到相关领域的嘉宾做外援,不计报酬的来一起参与。
这次,我叫上了一位10多年的老朋友,在阿里、百度都做过,也创业过的非常资深的产品人来和我一起控场。我们算了一下这样2天的投入产出,真的不划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效果,人数只有十几二十,而单价也很难高过2天纯讲课的那种培训,我们的参与,纯粹是对话题感兴趣。
所以看以上三点,也许,将来用到企业内部,对案例方收费的模式,是个可以探索的路子。即,在公司需要寻找产品层面新突破的时候,做这个实战。
最后说说收获。
学员感受到的是真实,2天时间做的事情,浓缩了公司里可能2周、2个月才能走完的产品生命周期,而且有前辈和真实的业务方点拨。
案例方的收获——现场的3个小组,分别给出了三个方向(一个针对小白用户逛家居市场防骗的随身助理;一个针对新交付小区团购家具的团长的垂直电商工具;一个基于微信社交关系帮忙做装修决策|砍价|等等的小工具)。案例方表示都很有价值,值得继续研究,额外的收获,是把全场表现最好的产品经理招入了公司,春节后已入职。
对于我和另外邀请来的嘉宾,这两天也是高密度的学习和思考,和学员一起学习一个行业、思考如何做出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带给大家的,只是一些方法论上的经验。
以上,记给自己备查。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