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这位作家你们也许都不太认识,不过他翻译过的作品你们肯定耳熟能详,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地下》,《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几乎都是他翻译的,就讲讲这次偶遇吧。
一
和往常一样,周六我又来到了这个书店——纸的时代看书,我不吝啬于去介绍这个书店因为它值得,深处喧闹之中的一隅静谧之处。不过今天人格外多,门口摆着新书《异乡人》的宣传,我没怎么关注,每周末几乎都有些文化沙龙和讲座,可以去听也可以自己找个座位看书,等我走入里面,发现那些自习的长板凳都被搬了出来,放在那片清幽小泉池前的空地前,已经坐满了人,我也找了个位坐了进去。
不过我也是满突兀的,别人都拿着本书籍翻阅着,交谈着,我就索性也低头看着手中的书,顺便搜了搜今天的讲说人——林少华,不一会儿,人群开始躁动起来,只见林老师从一边步伐稳健地走上讲座前,屋子不大,本来有些狭小拥挤,反而更拉近了读者与作家的距离。说说我的第一印象,一身黑色西装,身材矮小,头发梳的板正,给人一种文雅,温和的感觉,有点像胡适那个年代授课的老师,所以他一讲话,我反而有种在学校听课的感觉。
我的情绪也随着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全而有点激动,前面他的讲座内容也在认真的听着,林老师刚开始有点手足无措的坐着,似乎不知如何开始,后来出版商负责人活跃了一下气氛,讲座便开始了,其实,刚开始的内容我不是太喜欢,有点呆板客套,照本宣科,讲得内容倒是丰富,引经据典,古今中外,里面最感触的是讲到他的翻译生涯,翻译态度,翻译技巧等等挺受用,不过我倒希望他把我们当做学生。
二
两个小时后,我等的环节终于来临,就是提问题,这下气氛嗨了,我才发现人群里卧虎藏龙,有人坐车从洛阳赶过来,有人是报社的编辑……这么多人专门赶过来,我不禁汗颜,最有趣的是一对小情侣的提问,他们因喜欢村上春树的书而结缘,特别开心激动,连我也不禁感染那份喜悦。原来和我一样不认识林老师的大有人在,这确实是一种现状,当我们看外国书籍时不会特意注意译者。
具体那时大家都问了哪些问题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氛围挺好,当他放下手中搞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才是真实性情的林老师,有些幽默,无措,却又认真严谨,与听众之间侃侃而谈,顿时像是与旧友在餐座前交谈,话语缓慢低沉,他讲了自己对村上作品就是有着一种偏爱,展现一种尊于原著又不失自己个性的态度,翻译本身也检验译者的文学素养与文字功底,弄不好容易“晚节不保”,这种对文学的敬仰与严谨也让我叹然。
三
借这段经历,想讲一讲写作的意义。
作者与读者处于一种互惠关系,读者从文字中得到温暖,感动,方向,作者从读者那里得到认可,鼓励,勇气。其实越走向高处的作者,责任与压力也越大,一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二是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喜欢你的读者,你要为自己的形象负责。三是总会有些身不由己,渐渐迷失,忘记提笔的初衷,要不断警醒自己。
不过我呢,只算个写者,还达不到那个称呼,嘿嘿……
而对于写作的原因,我喜欢林清玄的这个描述,“作家还是比一般人幸福呀!因为留下了作品 ,因而保留了时光,镌刻了情感,是一切逸去的,留下来余音遗响,活色声响。”对,就是这么简单,自由,洒脱,希望自己也有林老师对学术的严谨,不断进取精神。
最后,谢谢你喜欢我的文章,一起成长,一起前进,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