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印象比较深刻的书。
这本书以作者的口吻简单的写完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没有什么晦涩的地方,断断续续,却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拥有体面的证券交易人工作和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的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突然舍弃一切以画为生。他在巴黎贫病交加,在阁楼里奄奄一息,如果不是朋友相救他几乎一命呜呼;他沦落街头只为画画,他流浪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当地土著生活在一起,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序言说,“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硬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
斯特里克兰德就像在整个世俗之外生存着,或者是说他追求的是世俗之外的东西,也就是“月亮”吧。就像有许多人会说,六便士多么好啊,但若你抬起头看看月亮,说,其实我想要的是月亮,也许也只能获得大多数人的嘲笑吧。“月亮有什么好的,它能换来食物吗?能当成钱使用吗?它除了看一无是处啊。”在世俗的眼光里他是永远得不到认可和理解的,因为他追求的原本就不是世俗之物。他只是想画画,或者说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或着说是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人看法,只不过是用绘画的形式。斯特里克兰德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只是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这是全文中他唯一一次正面叙述自己的追求。他要画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不做就会死的事。对他来说,有没有天赋、作品能卖到多少钱、他找到了一件可以燃尽生命义无反顾去做的事情。完全的忠于自我,他做到了,他摒弃一切世俗的眼光,始终追求自己的要追求的东西。
也许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他吧。放弃原来的生活,放弃曾经熟悉的拥有的一切太难了,想不顾一切也太难了。但是,你说他可怜吗?可恨吗?也许你觉得他衣衫褴褛的在巴黎街头很悲惨,也很可怜,但这其实仅仅是以你自己的世界观去评判别人的行为吧。同样的行为,你觉得不可理喻,但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喜欢,觉得作出这个选择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便无可非议了。去做这件事,这就是我追求的,自然地,也绝对不会有“遗憾”“后悔”之词了吧。
读这本书,我最想探讨的就是“追求”这个词。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随波逐流太容易了,跟随那个“好”的标准按部就班的走好每一步也太容易了。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做一个好学生,努力学习,然后一路顺利的进入好的大学,就是我过去生命的主要经历了。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也没有什么很有个性的特长,现在想想,也算是我的一种遗憾吧。
而高考完进入大学,我也开始面对报志愿、选专业等各种各样的抉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能看清自己内心的渴望,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又是想追求什么呢?很多时候我是不是真的能够看清自己内心所想所盼,心之所至。我们所过的生活,我们所成为的人,到底是我们自己的决定还是外界的推动?我想成为的是别人眼中的人还是自己心中的人?太难了。生活在人群当中,我怎么才能忽略“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很不好”“以后如果你去做这样的工作会很累很累”等等各种各样的评价对我的影响?而这些观点评价又来自最亲近的家人,信任的老师,身边的同学……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不得不重视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心里就好想被住进了一个卫兵,当有其他想法蹦出来与普世价值相违背,卫兵本能的将其砍掉。当我向这些普遍的观点和世俗的眼光妥协时,心里总会有一种惋惜而绝望的感觉,就好像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死去了。太多的束缚,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们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如果真是如此,这是多么惋惜而可悲的一生。
我觉得这本书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处在怎么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付出努力的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人、任何观点都无关。当我们有勇气作出选择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吧。
也许对我来说,开始思考我自己的追求,是我成为一个大学生以来最大的进步了。我想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做一些可以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不是听谁说“这个专业以后好找工作”“考这个证以后可以拿高薪”就像大多数人一样疯狂追逐,我想做真正想做的,而不是做谁让我做的事;我开始真正的想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我做决定,走别人为我找的路。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梦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他们没有一个人像我,我与他们一模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月亮”,勇敢地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出真正忠于自己的选择,是勇敢的,也终将走向自由吧。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