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晚风却是清凉的,靠窗的位置大概感觉更凉爽些。除却风扇呼呼打鼾的声音,细细分辨,风中夹杂着树叶颤动,汽车鸣笛的声音,吹在脸颊绕过发丝卷进风扇带起的旋流中,让原本带着倦意的自己格外清醒了,夜晚容易思绪泛滥,何况还是没了睡意的时候。
五月的校园是热闹的,傍晚开始每个角落似乎都被人流占据,距离毕业离校的日子也在一天天逼近。放开玩耍似乎早了点,大家还没酝酿到那个发泄般狂欢的情绪,窝在寝室看看剧,睡懒觉似乎成了常态,偶尔睡得自己都开始嫌弃自己,总该找点事做才好。
曾经设想的大学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读完那些曾经因为高考忍痛搁置的书。坐在窗口或者湖边读书,累了看看风景发发呆,或许能遇见志同道合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聊起最近读过的书,然后在思想碰撞里找到归属感。四年时间去图书馆的日子并不少,大一刚进馆的时候还在抱怨,明明还是个阅读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在那里学习,真是不解风情,偏偏后来的自己也成了那样。复习的时候习惯去四楼,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不想复习的时候也不会动书架上的书,那些信息软件,物理化学的东西看书名就不比复习资料好多少,看那些不如看复习资料。后来无意间发现艺术类的书籍,于是明白无论在哪里,只要找到想看的书复习资料就会被丢在一边。
我喜欢读书,喜欢翻动纸页的声音,还有那股墨香,会有种安抚作用,让人忍不住静下来,慢下来,静静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以前烦躁的时候喜欢读书来治愈,现在似乎越来越犯懒,宁愿盯着某处发呆也不愿阅读,更别提在突如其来的想法游走时拿笔记录下来。这夏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燥热,心却莫名变得空荡荡,偶尔闪过一丝炽热的冲动,却总抓不到,更加多了一份猫爪挠心的悸动。
离开这座熟悉起来的城市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回家的我曾经异常想念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梧桐树叶,再返校看到一切景致都觉得温暖而亲切。总觉得自己是喜欢漂泊的,流浪他乡似乎总有种放大自由的浪漫情怀,实际却十分念旧。一个地方呆久了会觉得无趣,于是好奇的打量另一座城市。跃跃欲试了很久,最后输给习惯。因为我终于发现,不论换多少个地方,那些习惯都没改变。常去的地方从一个城市的书吧换到了另一个城市,常吃的东西也只是换了个本地名字,实质并无差异。大概朋友那句“向往宁静却有颗不安分的心”是很贴切的形容。
脑海中常常会有矛盾的两种观点,通常都是两个极端,偏偏自己两者都能理解,然后自己说服自己其中一种作为表达出的想法,这种自我思想斗争常常给自己一种类似人格分裂的错觉。
动和静在脑袋里吵过无数次架,或许我的主旋律就是喜静的,偶尔生起的暴动,或许是不甘平静激起的涟漪,荡过数圈之后,最终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