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重新走进我的视野是从《向往的生活2》和《极限挑战4》开始,尤其是极限挑战里面植入的洗脑神曲,只要一想到,脑中就自动播放旋律,虽烦也很佩服。
某天,一位从来不私聊的同事发了一个链接+一句话,“拼多多0元购”,帮我砍一下,当天同事群里一边扩散链接,一边讨论“骗局”“质量差”“试试看”。
猛然想起两年前在微信上和朋友拼团,难道就是拼多多?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微信支付记录的完整,我找到了当时的交易记录。
原来它一直活着,还火到了上市。
为什么是拼多多?
查了下拼多多的融资过程,2016年7月腾讯资本介入,正是我在拼多多的下单时间。虽然拼多多CEO黄峥一直否认拼多多是腾讯系,但各大媒体、分析师都默认微信的资源支持是拼多多快速发展的支撑。拼多多的0元购链接被转发到各大微信群霸屏,换做其它链接,早就被以“诱导分享”为名封禁了。
拼多多也很好地利用多人成团的裂变方式,低成本获取了大量新用户,8.89亿的微信活跃用户,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2016年3月,由IDG资本、光速中国投资的未透露金额的A轮融资;
2016年7月,由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凯辉基金投资的1.1亿美元的B轮融资;
2016年9月,与拼好货的未透露金额的战略合并融资;
2018年4月,由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约30亿美元C轮融资。
有过淘宝京东购物经历,在拼多多上下单便毫无障碍,淘宝的多年积累帮后来的市场教育了消费者。淘宝发展越大,商家越难从平台中获得流量,新商家和体量小的商家难以在淘宝生态中生存,寻找新平台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消费者和商家都从头部平台流向拼多多。
微信的支持、淘宝等先行者和低价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之三,也是表面原因,梁宁在得到的直播中讲到了更深入的原因:消费降级。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多是经过得到熏陶的同学,在我们的理念里,认知升级、消费升级是常态,为比自己优秀的人服务是默认认知。但这几年成功的几个典型,VIVO和OPPO,快手和抖音,无不是抓住了三四五六线城镇居民的需求,拼多多也是依靠这些用户迅速发展起来。
拼多多的槽点之一质量差。有人回怼:“我一个都在拼多多上买东西的人,还会在乎质量吗?”
拼多多的另一个槽点是假货。那人又说,早年的淘宝不也是假货遍地,有了淘宝踩过的坑,拼多多也会解决好假货的问题。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拼多多逐步解决了假货和质量的问题,也就意味着现有的低成本商家和注重价格的用户再次迁移,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生长在腾讯版图上的淘宝,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第二个淘宝吗?
低价的模式常常作为攻击对手的利器,也是最容易被复制的,拼多多的创新在哪里?
另外,拼多多能不能反向教育消费者,向淘宝等平台输送用户呢?消费“降级”的确还有很多潜在用户可挖掘,但从个人来看,生活水平提高,对使用的物品品质提升的追求,这个总体趋势是不变的。
所以,我不看好拼多多(长期)。
期待验证,或打脸。
ps:你被魔音洗脑了没?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呀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