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半了,都这个点了,外面还是亮的。也有些凉,这个时间在外面的话,需要穿长裤外套。可以说半年以来,去年冬天没冻着,现在要进入夏季了,也没热着。离开了巴黎了,在那里待了将近50天,写点东西吧,写一写我眼中的巴黎。我写这个东西很费时间,估计写完得11点多,也费精力,需要动很多脑子。不过呢,写完之后的感觉就还是挺好,所以就有热情去写,费的那个时间和精力,总觉得还是值得的,写下来的东西,就是一个沉淀。
如果要写巴黎,我想我会从这几个方面去写。首先要提的当然是巴黎的建筑,然后我再写写巴黎的古迹和塞纳河,然后是我看到的巴黎的人,然后我再写写我的一些想法关于为什么是法国二百年前推动了世界的发展,随便写写关于巴黎今年的奥运会,再写写我的个人主观感受。行,我想写了上面的这些,就差不多了。
我去过的城市并不多,但是在这为数不多的城市中,毫无疑问巴黎的建筑是最美的。巴黎的建筑,不能只是用美来形容,因为美这个字太宽泛了,不够精确。巴黎的建筑不仅仅是美,而是精美,是一种很精致的美。所谓精致,是要看细节,建筑的每一个地方都精雕细作,整体上坐落在那里,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建筑上随处可见的是雕塑,那些雕塑应该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做,这就叫慢工出细活,细致才能体现出精致。但是巴黎的建筑光是用精美来形容也还是不够的,它们还非常的高贵,不容亵渎的一种高贵。高贵这个东西不太好细说,因为这是一种感觉。然后高贵还不够,它们还非常的庄严,这个庄严就是它们有一种气势,那种气势是一种让人拜服的感觉。精美、高贵、庄严,这三个词基本上可以刻画出我心里对巴黎建筑的总体感觉。我不懂建筑,也太懂得艺术品,但是巴黎的建筑就能够让我经常站在一个地方,去欣赏一座楼,去感受它。这种去欣赏城市建筑的感觉,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从来没有过。
巴黎的古迹非常多,太多世界闻名的地方了。简单一列: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先贤祠、凡尔赛宫等。除了凡尔赛宫,其他的几乎所有的重要地方,都是沿着塞纳河,以致于这条河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沿河的这一段,是巴黎的心脏,也是法国的心脏,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埃菲尔铁塔,基本上就成了巴黎的象征了。从建成1百多年来,无法想象受到了多少人的瞻仰,被多少人拍进了照片里,被多少人合影,又有多少人走到它的里面。说不清为什么,为什么那个铁塔就怎么看都不算完,怎么拍都拍不够,怎么合影都不为过。我感觉很难说清楚,铁塔的这种魅力到底从何而来。这种赞美应该这样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你去埃菲尔铁塔合影,吃一顿美味的晚餐,然后爬到铁塔的最高端,点两杯酒,一起看巴黎的夜景。所以那种感觉就是,埃菲尔铁塔几乎就是象征着诗一样的远方,象征着浪漫。
卢浮宫呢,去巴黎那肯定是必须要去的,为什么呢,因为卢浮宫的名气实在太大,不管怎么说,怎么也得把这个事情解决了。我不懂绘画,也不懂雕塑,也不懂艺术,但是卢浮宫里的画和那里的雕塑却能够感染到我。那不是因为我对艺术敏感,而是因为那里的东西就有那种力量和磁场来穿透你。哪怕学生非常的笨,但是如果老师非常强,那也是教的会的。卢浮宫就是那个强劲的艺术老师,我觉得就算是一块木头一样的人,进去也会有感觉。然后就是卢浮宫非常非常大,哪怕是走马观花的一直不停的看,一整天都看不完。我记得,那天我走了十公里的路,应该大部分都是在卢浮宫里转。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卢浮宫里最重要的作品,自己独享了一个展厅,从一进去就有指引如何去看蒙娜丽莎。那幅画,在网上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了,但是说实在的,从来没有什么感觉,也不懂。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蒙娜丽莎那幅画的时候,似乎就有了一些感觉,可以看很久。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或许是一种磁场。这让我感觉,要想学习什么,就要去靠近什么,是人走过去,而不是在网上搜。
巴黎圣母院出名,我感觉主要就是因为雨果的小说,文学的力量,就是那么的强大。2019年的时候,一场大火给烧坏了。修到现在还没有修完,所以我也没能够进去。我想等我回家了,一定得把小说看一看,以后带着小说的感受,再进去。
先贤祠没啥说的,就是一个墓地,埋葬着对世界有着突出贡献的法国人。其实其中的很多人都不是出生法国,一开始也不是法国人。很多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待不下去了,而法国又给了他们庇护和自由的空间,所以那么多杰出的人来到法国,生活在巴黎。先贤祠里最高规格的人,是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不太了解,我想以后也会多读一些他的东西,这就是旅行让人找到更多要走的路。至于拿破仑呢,他没在先贤祠,因为他的规格更高,他是自己独立的陵墓,受法国永久的瞻仰,在法国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种伟大的存在。
凡尔赛宫,象征着法国辉煌的过去。影响很深远,但是我不想说了,可能10点30了,有点累了,长话短说吧。
巴黎的人很杂,黑人很多。巴黎的人,比较冷漠,感觉上没有西班牙人的那种热情。而且晚上回去的时候,如果太晚了,街上的那种氛围我感觉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对巴黎的人,没有什么好感。十三区,有巴黎的唐人街,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在那里开店。没啥说的,那些人在国内啥样,在那里也啥样。为什么大革命会发生在法国,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想了很久。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我总想追根寻底,把那个最底下的原因给揪出来。今年巴黎的奥运会,是巴黎1924年奥运会后,时隔100年再次举行的。但是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不是很理解。这次的开幕式,是要在室外开,是要沿着塞纳河来开。那么观众呢,要沿河而座,但是这个河是长的,那么观众就会很分散,那么怎么看开幕式的表演呢,我很不理解,也没有查到相关的介绍。
我对巴黎的总体主观感受是,我愿意去旅游,愿意在那里工作,但是绝对不愿意在那里生活。巴黎非常的拥挤,东西很贵,没有山,没有海。其实我现在的感觉就是,我不喜欢城市,不喜欢超市里的那些包装特别精致完好的食品。我在泥土中长大,我喜欢回到泥土中去。我想要去拥抱自然,不喜欢人类过度的包装。我们生活在世间,我们被社会卷入到了无休止的波涛汹涌中。有的地方富有,有的地方贫穷,有的地方节奏快,有的地方很懒散。生活在其中的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片叶子,随着社会的波浪飘荡,飘荡到最后稀里糊涂的死去。谁能躲的过去呢……
不说了,夜里11点多了。其实要写的东西,都没有写透,我想是想要涵盖的东西太多了,而写一会就晚了,也累了。应该把话题切的细一些,才能把事情梳理清楚。但是至少还是写了,对吧。Done is more importment than perfect.
OK,那么,就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