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如何做有效的决策?
我们通常以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定是天天忙于做决策。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决策,他们只做少数重要的决策。而且对管理者来说,最费时的并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如果一项决策不能落地,那就不是真正的决策,而只是一项良好的意愿。如果一个管理者天天只忙于做决策,而没有去执行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无效的人。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有效的决策者,首先要问的就是: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做决策就像是动一次外科手术,多少都有风险。外科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给病人开刀的,同样的道理,不到非做决策不可的时候,也不要轻易做决策。有些时候,保持现状才是一个最好的决策。
反过来说,一旦确有必要做决策,管理者就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做出正确的决策,切忌只做一半或者折中。这就像外科医生做切除扁桃体的手术一样,如果决定必须做,就要做得彻底,全部摘除,而不能做一半留一半。
德鲁克特别强调,做决策时不要总想着折中。他在为美国通用汽车做管理咨询时,通用的董事长兼总裁斯隆这样告诉他:“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你认为正确的部分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担心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我们所接受而折中考虑。你必须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折中’。”德鲁克说,斯隆的这段话可以作为每一位管理者做决策时的座右铭。
除了上面说的慎重决策、果断行动,一个有效的决策者还必须对经常性事件确立原则性的解决方案。这是指对于重复发生的问题,管理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满足于临时性的解决方案,而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寻求解决,建立一套原则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工厂输送蒸汽的管子接头经常坏掉,这时候管理者应该做的决策,不是让人定期更换接头,而是派人研究设备的温度和压力是否太高了,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接头。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经常性事件,还有一些不太显著的经常性事件。比如公司并购,虽然对某家公司来说是偶然发生,但在业界是常态。又比如某个灾难事件,虽然是首次发生,但其实是后续一系列类似事件的开始。对于这类事件,管理者也必须着眼于更高层面,确立原则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不会陷入天天做决策的状态。
除此之外,决策者还应该注意一点:决策时备选方案不能只有一个,而要在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方案中进行判断。要是一眼就能看出一个方案好或者不好,那这就不叫决策。只有当每个方案各有优劣,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判断时,才是有效的决策。实际上,有经验的管理者,如果看到所有人都对某个方案一致支持,反而不会马上采纳这个方案,而是会故意激发出反面意见,充分考虑正反两面的意见后再做决策。
比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每次遇到重大事件,他总是分别找几位平时意见不合的助手,说“请你研究一个问题,但你要保守机密”。这样,罗斯福就能搜集到各种不同意见,从多个角度去看一个问题。就像法官判案一样,必须充分考虑每一项证据,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才有可能找出事实真相。
以上就是实现卓有成效的第三个方法,有效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天天忙于做决策,而只做少数重要的决策。决策时要行动果敢,切忌只做一半或者盲目折中。对经常性事件,而要确立原则性的解决方案。有效决策还需要在多个相互冲突的备选方案中做出判断,充分考虑反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