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标题的你,此时此刻,是否和我一样,一穷二白?
1
你们还记得记忆中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吗?
我印象里最清晰的,是1998年李亚鹏、徐静蕾主演的《将爱》,那时的我读小学,还不懂爱情啊、人生啊、理想啊之类的东西,就觉得徐静蕾扮演的角色很好看,于是就买了一样的发绳,一样的牛仔料发带,还模仿人家扎俩小辫觉得可美了。
那时的偶像剧没那么狗血、没那么现实、没那么污。或许,是那时的自己,没那么复杂。
年幼的自己,看得到的只是情节里的一切美好,现实中的所有问题都不需要忧虑,只上学读书,考试分数尽量接近100分,一切很简单。
小时候,家庭贫穷,自己富足。
因为,生活,是身旁高大的父母亲在承受与支撑。
两年前,兼职做教辅,看小学生写作业并检查正误。有个小男孩,他的橡皮是可擦中性笔的,书包是拉杆的,鞋是阿迪的;有个小女孩,她的铅笔盒是铁的,书包是磨破口的,鞋是布料的。可他们相处融洽,打打闹闹。没有攀比,没有高傲,没有不屑,没有卑微,没有任何成年人有的那些形容词。
那时候的我们,不贫穷,因为还不懂去考虑贫穷。
请允许我追剧滞后,刚刚有时间,才补了10集《微微一笑很倾城》。
所谓的偶像剧,就是俊男靓女拥有顶配,然后将他们的爱情神化的过程,看的迷妹们憧憬向往崇拜。
本人是从不觊觎小鲜肉的,钟情于强森、金钟国那类肌肉男,可当看到这部剧中男主的人设,也不禁发出“好帅啊”的感叹。寝室师妹说,“霸道总裁啥都有啊”,据说,她看了这剧和男友闹分手(哈哈,入戏太深)。
“啥都有”的神设,距离凡人似乎太远,人是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凡人生活的世界,没有那么多高富帅。即便是有两个,也不是为你有备而来,因为,我们没有校花脸,没有高双商,没有超赞的专业技能。
或许你会说,努力啊,一切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在努力,不是为了有天一切都会有,而是不让如今有的再失去。
2
有多少学生正在学着自己热爱的专业,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伴着完成某种夙愿的情绪求学,如果你是他们,那真幸运。
闺蜜L,喜欢新闻媒体,上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现在在做文字记者,地标帝都。
同学M,十年前,他的人人小站就很火,本科读与IT无关的双专业,毕业后,半年学习网页设计,现在从事IT行业,地标杭州。
多数学生毕业就转行。
学农学的,毕业后去做发酵;学师范的,毕业后去做编辑;学空乘的,毕业后去做前台;学园艺的,毕业后做物流;学生物的,毕业后去做新媒体;学各种专业的,毕业后去都去做了销售。
很多时候,因为你是学生,似乎社会对你的谅解就会多一些,一旦毕业,所有光环立刻淬灭,你不要还在迟疑的问为什么,此时没人会为你解答。
毕业后,发觉自己贫穷,不仅仅是入不敷出的低工资,更重要的是,不再是必要的那一环,随时能够被甩出局的窘迫令自己常常焦虑和担忧。
3
读本科时,好多宏图大志啊,骏马载着梦想天天在脑子里奔驰啊!我以后要开个自己的休闲吧,嗯,对对,卖衣服也很好,要不开个健身房,嗯,要不加盟做直销吧,就做全球都火的奶昔,balabala......结果毕业后考了研。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现实的巴掌把脸打肿了,还不能充当胖子。不想在继续闭眼往前走了,我要光明正大转行。
你呢,还在坚持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为了微薄的工资,出卖精神与肉体,每天不但累,还很穷吗?!
给自己个勇气,去开始,虽然结果也是未知,可总是有机会去贴近梦想。
年轻的我们,就是很贫穷,捷径得来的财富不牢靠,只能自己双手长出来的资产才能紧握。
来到简书,看到那么多神设人物离自己好近,他们的坚持努力,让懒惰懦弱的自己无所遁形,他们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催化着我们的梦想,可化学反应的底物却只能由我们自己把控,你加哪种物质,控制着会得什么结果。
人长大后,想要的越多,做的不够时,就会发觉,自己一无所有。
其实,成功的意义正是年轻时奋斗的不顾身,才让生命如此闪耀吧。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给自己的歌》
子兔君,即将研毕业,面临就业,此时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努力转行,地标大东北。
我们一起年轻,我也陪你一起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