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有一位党人(知识分子)叫郭泰,很有名气,而茅容当时四十余岁,在地里干农活时与农夫们一起在大树下避雨,其他人都蹲坐着,只有茅容正襟危坐,神色恭谨。
郭泰看见,大为惊异,就上前请求到他家借宿一晚。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泰以为一定是招待自己的,结果,茅容将那只鸡一半给自己母亲,另一半储存起来。自己再做了蔬菜和郭泰一起吃。
郭泰说:“您真是贤德啊!远超常人!我尚且会减少对父母的供养,分一些给客人吃。而您却能做到如此地步,您就是我要交的朋友!”郭泰恭敬地起身,向茅容作揖行礼,劝他读书学习,茅容最终成为一位盛德之人。
这里的儒家思想是什么呢?爱有等差,亲疏有别。
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人;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君子先亲爱亲人,然后仁爱百姓,之后才是爱惜外物。
很多人纠结杀害牲畜吃肉,不残忍吗?面对小孩的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吃掉鱼呢?它太可怜了!你知道怎么回答吗?
对物,爱而不仁。比如家里养的鸡鸭鱼,虽然爱它,但是要吃的时候,还是要杀它,所以对禽兽花木,只有爱,没有仁。
仁大于爱,而亲大于仁。仁,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跟谁特别亲。对百姓,只有仁爱没有亲爱。亲,是对自己亲人的。所以老母鸡只愿意给母亲一个人吃,另外半只鸡储存着还是给母亲吃,这没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
扪心自问一下,这一点我做得应该还不是太差。做得最不好的地方是“色”。对父母脸色总是随着情绪变化而难看,这也是孝敬父母最难的地方了。
《大学》有言,自天子到庶人,一切都以修身为本。如果不能修身,就是根本先乱了,还想使家齐、国治、天下平,没有的事。家国天下之人,虽然都应该爱,但家是亲,国与天下是疏,亲疏有别。亲的在所厚,疏的在所薄,必厚其所厚,然后才能及其所薄。若不能齐家,却要治国平天下,就是将厚的先减薄了,而将那薄的反而加厚了,必无此理,未之有也。
这就是爱有等差,亲疏有别。
郭泰深知其中义理,通过观察茅容是如何招待客人这件事,看出茅容的修养极高,是可造之材,成了茅容人生中的贵人。
所以,修身养性从孝敬父母做起。最低要求,只有你生病时父母才会操心、担忧你;最高要求,时刻保持脸色好看。
我的每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布前都会给父亲审核,他是一名优秀的老笔杆子,得知我要通过公众号发布国学知识感悟,很支持,觉得这是对社会有帮助的事,一定要写出有用的文章。
这也是我和父母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属于思想上的深度交流,毕竟我们那个年代亲子关系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这是我最欣慰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