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害怕在社交中碰壁时,干脆选择钻回自己的世界里。/《四重奏》
当代青年不是不想社交,而是对社交成本及成效有顾虑。若套用村上春树的句式便是:哪有人能杜绝社交,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当代年轻人擅长在社交网络中潜水,通讯录里的点赞之交大大超过面基之交。/《盛装恋爱有理由》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亦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心理疾病。
然而,当代青年嘴里的“社恐”,还远远称不上病态,和各种焦虑一样,应该被称为一种时代病。对他们来说,“社恐”只是一个自我标签,代表着一种自嘲、一点傲娇以及一丝反抗情绪。他们不是不想社交,而是对社交成本及成效有着焦虑。若套用村上春树的句式便是:哪有人能杜绝社交,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1.“社恐”是和整个纷扰的世界为敌
村上春树就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他曾写道:“我的弱项之最是仪式、致辞和派对。如果这三者联袂而至,那简直就成了噩梦一场。”
他不喜欢公开露面,就算是领奖,他也宁愿让责任编辑代劳。接到通知要去领奖的时候,他甚至在心里嘀咕“世界上的奖项倒还真多”,戏谑称“弄不好奖项的数量比作家还要多”。
他也不喜欢参加派对,在一篇散文中,他曾这样描述何为“理想的派对”:
“人数在十到十五人之间,人人悄声交谈;大家都不交换什么名片,也不谈论工作;房间的一角,弦乐四重奏规规矩矩地演奏着莫扎特;不怕人的暹罗猫惬意地睡在沙发上;美味的黑品诺葡萄酒已经打开瓶盖;从露台可以眺望夜幕下的大海,海面上浮着半轮琥珀色的月亮;微风带来无限芬芳,身着丝绒晚礼服,睿智而美丽的中年女子亲切地向我详细解释鸵鸟的饲养方法。”
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多的是和他一样不喜交际,享受孤独、沉默和寂寥的人物。这也是日本社会的某种写照:人成了一个个原子化的孤立个体,与现实、他人的联结越来越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日本媒体的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发现,有7%的受访者曾躲进厕所一个人吃饭,“便所饭”(べんじょめし)这个忧伤的流行词就此诞生。
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说“社畜”是在与生存作斗争,那“社恐”就是和整个纷扰的世界为敌。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网络论坛2ch上,不乏关于“社交恐惧的我该怎么办”的讨论。有网友表示:“没必要和所有人都友好相处。”“有一个像以前的工匠那样沉默寡言也能活下去的世界,我觉得很好。但要求每个人都拥有同等高度的交流能力,这太疯狂了。”
尤其在电梯这种面面相觑的密闭空间里,社恐的心里只有一个字滚动播放:“逃。”/《奶酪陷阱》
2.我们不需要社交,不想社交,不爱社交
医学概念中的“社恐”与社会学层面的“社恐”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需要进行严密的临床诊断,后者更多指一种生存状态。而当下大多数青年口中的“社恐”,并不是病理性的。
尤其在收到一对一饭约时,社恐脑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奶酪陷阱》
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社恐”泛化背后的社会学意义:首先,它彰显了年轻人的个性化态度——聊得来的人就疯狂地聊,聊不来的就索性贴一个“社恐”标签避而远之;其次,它可以理解为年轻人对“社交泛化”的“反制”。“他们似乎被困在当下的社交系统里了,社交已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一个‘盾牌’助其逃离。”
确实,现在的社会及商业逻辑是“一切皆可社交”:职场是社交(聚餐时该说什么场面话、该什么时候敬酒,需要学习),吃饭是社交(吃饭不是目的,见人才是目的),健身是社交(步数也有鄙视链,不能暴露自己是步数为零的死宅),听音乐是社交(通过歌单显示你的个人趣味),读书是社交(书单分享和歌单分享同理),甚至原本不需见面即可交易的二手书交易平台也想做社交……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
当一切都被社交化的时候,年轻人反而愈加我行我素,索性屏蔽外界的声音。/《盛装恋爱有理由》
“被社交”让人疲惫,也带来压力和焦虑感,于是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自闭,尽量缩小存在感:下班屏蔽工作群、不看朋友圈,可以的话甚至不用任何社交工具,以此拒绝真实社交和互联网社交的双重夹击。他们的口号是:我们不需要社交,不想社交,不爱社交。
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社恐”是怎样成为一种时代病的?
有分析认为,当某些群体不想面对某些问题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为之赋予病名。比如,“赖床”听起来显得可耻,改叫“起床困难症”就多了几分自我戏谑;“爱喝可乐”有种原罪的味道,“肥宅快乐水依赖症”就有了正当的意味。同样道理,“废宅”显得很颓,“社恐”就显得很当代、很北上广、很年轻人:不是我不想社交,但欠缺社交技能的我还能怎么办?救救宝宝!(其实潜台词是“不要管我,让我静静”。)
有时候戴耳机不是为了听歌,是为了拒绝打招呼。/《我的大叔》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方面规避真实社交、面对面社交,另一方面则以“社恐”之名,投入虚拟社交的舒适圈——陪伴类App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只要感到寂寞,就可以付费购买陪聊、游戏陪练等服务。
年轻人自认“社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窘境,也不喜欢强迫自己在别人面前装模作样,于是,他们对真实社交倾向于采取回避的态度,形成了“非有要事,不必相见”的社交观。但什么都由自己来承担太过辛苦,也容易陷入自我封闭,还不如抱团取暖,有困惑和困难时,向朋友求救。
辛苦的时候能有朋友在一旁打趣,分担,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你沉睡时》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以,不要困在自己的“孤岛”上,勇敢走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