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的爬山是件很可怕的事,每次爬到半山腰都体力不支,感觉身体被掏空。然后被队友强行拉到山顶,丝毫感觉不到登顶的快乐。
前几天朋友又鼓动我们几个爬泰山,当时头脑发热,想证明自己不是懦夫,立马就答应下来了。
出发那天朋友突然加班,差点误了火车,一向淡定的我还是催了好几个电话。旅行就是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各种未知,所以不自觉地会锻炼人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每次坐火车,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是书。身体和心灵,可以一同在路上。
打车去泰山的路上,腿就开始发抖了。
幸亏身边有一个屌丝朋友,各种幽默,才有所缓解。
山底下有卖登山杖的,三块钱一个,思前想后,看到好多年轻的小伙子都买了一个,我也在朋友的煽动下拿了一个。
总觉得有点丢人。想起去年春节爬山的时候,男女老幼都没用登山杖,就我拿着一个登山棍,被家人好好嘲笑了一番。又自我安慰,毕竟泰山1500多米的高度,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登山杖真是如虎添翼,能轻松地爬到山顶有它百分之六十的功劳。虽然下山的时候又把它免费送给了一个小商店。
爬山不累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是为了爬山而爬山,不讲究速度,只想着观察美景,美人,所以走走停停,比较随心,爬的很愉快。
路上还遇到了传说中的挑山工,印象中的挑山工是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肌肉。小学课本上有《挑山工》这篇文章,当时爱不释手。
路上听司机说挑山工都是一些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们把山上的一些废品挑到山下去卖,挣不了多少钱。或者挑一些货物供应山上的小商店,收入也不是很理想。
小时候认为,泰山这么高的地势,上面的台阶肯定是挑山工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累积上去的,心里很崇拜他们。
后来在山上看到的挑山工是这样的,同样是黝黑的皮肤,身体比想象中的瘦弱多了。不过他一次挑着24箱猴菇,步子迈的特别平稳,眼睛只是紧盯着脚下,从来不会到处乱看。眼睛撇到前方有游客,只是“嗨”一声,又接着赶路了。
奇怪的是,他挑了很多东西,却总是很快地能追上我们。一回头,他就在你身后,所以朋友老对我说:“快点爬,挑山工又追上咱们了。”他们真是来无影,去无踪,总让人眼前一亮的挑山工。
摘录《挑山工》里一段经典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怪不得冯骥才先生画了一幅关于挑山工的画,一直悬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回想自己一路爬泰山,也是这样,抬头望下又高又陡的十八弯,心里连着打好几个寒颤,干脆不看了,看准脚下,一步一步愉快地爬上去,像蜗牛一样爬到山顶,再回头看自己爬过的路,真的很惊险。
什么事都是这样吧,好高骛远总是不切实际,心灵鸡汤也只是告诉你结论,并没告诉你方法。真正的方法是靠自己行动。
登到山顶还是很开心的,感觉随手就能摸到天空和云朵,那种凉爽和清静是在喧嚣的城市中体会不到的。
爬完泰山,最深的感悟就是: 路,要一步一步走,而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