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荣辱篇)节选: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 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 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 安知辞让? 安知廉耻隅积? 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 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
翻译: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就只会看到财利罢了。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又因为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接触了昏乱的习俗,这样,就在渺小卑鄙的本性上又加上了渺小卑鄙,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君子如果不能得到权势来统治他们,那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窍来向他们灌输好思想。现在这些人的嘴巴和肠胃,哪里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哪里懂得什么廉洁和羞耻、局部的小道理和综合的大道理?也只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人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
引用另一段的翻译也就是说:
从本质上说,人的天性并非“我善故我在”,而是“我欲故我 在”。荀子认为,所有人的心底都有着难以满足的欲望,不仅“饥而欲食, 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而且“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 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自诞生之日起,贪婪的欲望就像冲不 破的漩涡将我们层层包围。我们不停地向人群索取关爱,向自然索取资 源,向社会索取名利,每一次的得到都使我们变得愈发贪婪。人们妄想着 能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纷纷将生存的世界当作繁华名利场,在其中 趋鹜追逐,穷年累月,永无止境。自私的欲求是人类灵魂中无从抹去的烙 印,倘若再身陷一个颠覆礼法、蔑视教化的狂乱年代,我们更会亲眼目睹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如何在顷刻之间翻云覆雨地枯萎与凋零,而唯利是 图的小人又是怎样不知疲倦地铸造罪恶与陷害忠良。
这个社会在最初,给我们看到的善面是否太多?也就是太多的强制要求的“正能量”题材,在最初接受古典文学,也是接受类似“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典籍,只有在接触了荀子的性恶论后,才觉得“我欲故我在”“人之生固小人”这才是世间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