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每天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算起来已坚持五天了,刚开始两天写一篇读后感,到现在一天一篇读后感,每天为自己定下7个小时的读写时间,有时所用时间更长。那是因为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弱,所有就要多费些时间与精力。还好这几天过春节,女儿休息,我们一家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进行连续阅读,而不是利用碎片的时间零零散散的读书。连续的阅读效果更佳,让我理解得更深入。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依然早早起床,再次翻开《中国班主任研究》,其实群里很多伙伴早已在去年的寒假共读完这本书,并写下众多篇优质的读后感。我属于后知后觉型,这本书在去年寒假后,我才收到,暑假已读过两遍,但写的少。今年的寒假本想再次阅读《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但总感觉自己应先更多地了解中国班主任,再去了解乡村班主任这一群体。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依次探索阅读,也许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吧!
阅读中
在阅读各位老师的共读材料中,发现其中“简书”昵称为“向日癸妈咪”的老师转述了张永博士的话:“(我)觉得大家过于看重难读的地方,精力耗费太多。绳从细处断,建议从易读的地方开始,读出多少是多少,不必面面俱到。”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对于很少读专业书籍的我,总是无法读懂一些专业的术语,借助网络搜索,也没办法达到真正地理解,感觉很难。所以对于本篇文章的阅读,我选择了自己能读懂的,喜欢读的部分进行体会。
一、从文章的结构框架中,我读懂了论文撰写应怎样拟订提纲
我首先对这篇文章框架进行了整理。
第一,提出问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交往最为紧密的群体中,学生该如何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建设所在的群体(以班级和家庭为代表)?与之相应的问题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该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求解方向。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在群体交往中的发展,这里的群体交往指班级生活。站在“教育学”立场上透视群体和个体中蕴藏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关注“变量”,关注“我们”对变量的主动利用,关注班级的“建设”历程。
第三,解决问题的案例。作者例举帮助学生主动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主题班会案例。从班会的策划、准备到举行、延伸无不体现着学生的自主。
第四,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智慧。作者对案例从文化生态中体会教师的文化使命,从教育视角透视学生成长的天然生态,用专业智慧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五,研究的结论。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述,得出结论:教师可用更高境界的专业智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交往,将他们“所属的群体”建设成为“属于自己的群体”,让班级和家庭成为具有“自组织机制”的发展生态,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最具体的“微观文化生态”。
通过文章框架的梳理,我发现与前面阅读的几篇文章有类似之处。多数论文的撰写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然后采取各种研究的方法,或例举具体事例,或引用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材料,或进行实地调查,设计问卷,数据分析等,再结合现代教育现状进行具体论述,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结论。这样的发现也许还不够准确,但对我今后撰写论文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论文框架,也就是论文提纲的拟订具有指导作用。
二、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中,我读懂了如何成为智慧型班主任
教师的教育智慧不等同于教育技巧,也不是非专业的勤劳奉献和浓浓爱心。特别是与学生长期相处的班主任群体,更应该具有教育的智慧,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群体。每个孩子每天穿梭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家庭的生态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文化底蕴、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孩子们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的生态环境,存在很多的“变量”,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这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什么类型的老师对应创建什么形态的班级,作者提出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勤奋型班主任创建管制型班级,特征是建立规范,控制秩序,针对缺失性发展需要。第二层境界,活力型班主任创建自主型班级,特征是自主活动,培养能力,针对维持性发展需要。第三层境界,智慧型班主任创建民主型班级,特征是民主交往,培育人格,针对成长性发展需要。从低到高的境界,体现着只有智慧型班主任才能站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视角,培育出学生终身受益的人格。对比自己距离智慧型班主任相差太远,如何才能成为智慧型班主任?通过阅读,感悟出以下三点:
第一,智慧型班主任不能盲目地做拿来主义者,要根据国情、校情、班情,充分考虑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态和独特使命,在学习外来文化,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理智地辨析,自主地选择我们必须坚守的文化使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孝道、感恩情怀一直存在于学校的教育中,这些不能摒弃,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学会感恩、孝顺。这让我想起我们班一年级的一节班会《文明之花、开在我家》,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了家庭文明常态化即兴表演,孩子和家长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像这样的活动希望多举行。“家庭”和“班级”两个群体同时融合在一起,共同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空间。
第二,智慧型班主任应修炼“慧心”,专业智慧之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爱心”或“耐心”。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必要时才予以点拨,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通过群体交往自主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所属群体”,一方面,主动开展同伴交往,参与班级建设;另一方面,主动开展亲子沟通,参与家庭建设,优化自己发展生态,建设“属于自己的群体”。教师的作用是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回想本班的班级活动开展,往往是我的干预太多,学生总是依照我的设想参与班级管理,在我的心里总是认为学生太小,不能胜任班级工作。但通过这一年多六次举行的“生日庆祝会”活动,发现学生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缺乏自主,缺乏能力,而是我没有给他们创设空间发挥。当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筹划“生日会”,他们更为主动地探索、准备,从会前设想,到具体分工,制定方案,所有人相互配合,充满热情,给了我很大惊喜。这样的成长历程,孩子们更加记忆犹新。
第三,智慧型班主任既不能推卸,又不能过度尽责,要恰如其分地善尽教育责任,要在勤奋、活力型班主任的基础上,用专业智慧呵护班级生态和家庭生态,把两种生态系统深度相通且相融,形成多维的教育空间,再引导学生开发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自主策划实施适合当时班级发展的主题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在相互交往中成长发展。
家长走进班级,在一些学校很是常见,主要体现在家长进课堂,为学生讲解一些技术、金融、育人等知识。但很少有学生走家庭,彼此分享各个家庭的生态环境。最近一年我们班级学生在家长主动邀请下,走进家庭,观察家畜、家禽,听家长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学习书写观察日记。孩子们在与家长的主动交往中,提升能力,懂得文明,展现生命活力。
三、从文章的结论中,我读懂了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加倍努力。
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中国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更加努力,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我们“可以更为自信地在开放的国际视野中欣赏和借鉴他人经验,同时也更为自觉地理解、辨析和选择自主的探索方向,从而创造出更高品质的中国教育实践形态和中国教育理论主张。”所以专业的阅读与学习是我们必备的功课。
阅读后
前后两次的读写,由于思路的中断,用时又多了些。受益于张勇博士的指导,这篇文章是我读得最轻松的一篇,写得也流畅。合上这本书,我将和女儿共读《放学后》剩下的一章,感觉越来越喜欢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