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本是要带着大力回娘家的。奈何刘先生前几日打球受伤韧带撕裂,膝盖不能弯曲,上下楼不方便,只好在家修养。
不用忙着走家串门聚会,看着朋友圈的摄影大赛,想着自己被中断的青海之行(因为刘先生受伤),心中泛起淡淡感伤,只好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慰藉。百度知乎逛一圈,闲来侃侃“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
儿时过端午,亲戚们总会在奶奶家聚餐,姑姑泡好一大盆糯米和红豆,洗净粽叶,大家就开始包起来,用粽绳或者棉线扎紧垒好。
若是赶上周末过节,大人们可要头疼了。孩童永远是破坏分子,把手放在盆子里瞎搅和,手上粘满饭粒相互打闹,等大人们叫骂后便嬉笑着跑开。粽子出锅后,碗里一定要铺满一层糖,蘸上糖的红豆粽子简直人间美味。
走街串巷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插上艾草,防蚊虫防病灾。那时的鄱阳湖边少有龙舟赛,只有在电视里看看,隔着屏幕扯着嗓子喊加油,却也十分过瘾。
如今的端午,不包粽子、不与家人团聚,即便嘴里吃着红豆蜜粽、门外插着艾蒿,也没有了节味。
那些传说
吃粽子、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有流传是为纪念伍子胥,或是缅怀孝女曹娥,但最深入人心的还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大才子,满腹经纶,曾受楚怀王重用。可是那里都有小人,同朝为官的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嫉妒屈原,在他们“孜孜不倦”地诽谤下,楚怀王渐渐疏远屈原,后将其流放。楚怀王被张仪诓去秦国软禁,不久就死在秦国,而后楚国被秦军攻破。忠义如屈原,心痛万分,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
楚国上下哀鸿遍野,人们纷纷来到汨罗江边悼念他。人们担心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就用竹筒装米丢在水里给鱼虾吃,也有的把饭团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大夫。
传说两年后的一天晚上,有人梦到屈原,屈原告诉他人们祭祀的东西都被蛟龙偷去了。让他转告大家拿箬叶包饭,包成有尖角的角黍,用五彩丝线捆住,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并让人们把船装扮成龙王的模样,蛟龙和其他鱼虾龟蚌看见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偷拿。
以后人们年年这样做,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插艾蒿
相处很久以前的五月初五,天帝派使者下凡间体察民情。使者化为卖油翁在集市叫卖:“好油便宜卖,一葫芦两斤,两葫芦五斤。”人们争相抢购,只有一位老者不仅不买还告诉卖油翁算错账了。
卖油翁对老头说:“你是个好人,我偷偷告诉你,今晚瘟神要降瘟疫于人间,你在自己屋檐上插上艾蒿,就可以躲过瘟灾。”卖油翁说完之后就消失不见了。老者知道此人一定是神仙,于是将他所说告诉每家每户,这样瘟神无法降灾,人们都得救了。
此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在房檐上或门上插上艾蒿或者加上菖蒲来防止疫病。有的地方也要用艾叶洗头洗澡,以此来防疮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