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黄理兵的《唐诗的真相》。今天我们要聊的诗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公元826年,扬州。
刘禹锡在这一年接到了卸任和州,返回洛阳的诏令,之所以来到扬州是因为不久前与他同岁的好友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二人便约定在扬州见面,然后结伴返回洛阳。还好,白居易如约而至,好友见面,本是件开心的事,可酒过三巡后,55岁的白居易不禁悲从中来,在悲伤中,白居易赋诗一首,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云: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却命中注定无法出人头地,多少才华远逊于你的人都在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你却在边远蛮荒之地虚度了二十三年的光阴,我知道这是他们嫉妒你的才华,可是将你贬谪二十三年,这也太过分了!
白居易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对刘禹锡的同情与惋惜,可刘禹锡接下来的回复,以及两年后重回长安的表现,却大大出乎了白居易的意料,于是白居易毫不犹豫地将“诗豪”的雅号送给刘禹锡。
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公元805年,这一年,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改革时机终于到来,以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为核心的革新集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宦官和藩镇。安史之乱后,宦官越发受到皇帝的信任,竟然掌握了皇家禁军神策军的指挥权,还以“宫市”为名,在民间巧取豪夺,各地藩镇更是拥兵自重,屡有叛乱发生。面对革新集团的挑战,宦官岂会坐以待毙?他们发现顺宗身体极差,便以圣体欠安为借口,制造社会舆论,要求册立太子,而太子的人选,则是广陵王李淳(后改名为李纯)。李淳虽为庶出,却为长子,顺理成章成为太子,而后宦官与藩镇勾结,发动政变,逼迫顺宗内禅,李淳就此登基,成为唐宪宗,历时一百多天的永贞革新以失败而告终,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贬谪之路。
刘禹锡到达朗州的第二年,接连传来了顺宗驾崩,王叔文被赐死的消息,他知道,顺宗之死定有隐情,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王叔文本已遭到贬谪,却仍未逃一死,宪宗怎能如此残忍?不久后,宪宗大赦天下,却在诏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左降官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道诏令,彻底打破了刘禹锡对宪宗的最后一丝幻想,但却并未使他消沉。
转眼已到深秋时节,自古以来,悲秋似乎成为了文人的共同心理,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到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燕歌行》),再到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难怪“愁”字中也有一个“秋”,心头上的秋天,就是愁吗?难道秋天带给我们的,就是悲,就是愁吗?且看刘禹锡在《秋词》中的回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们都说一到秋天就感到悲凉寂寥,可我却觉得秋天要胜过春天。且看那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直冲云霄,我的诗兴也随之飞向蓝天。这鹤虽然孤独,却无所畏惧,一往直前,气势逼人,这不正是一生坚持自我,不向命运屈服的刘禹锡最好的写照吗?
公元815年,长安。
不久前,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朝廷召回,十年过去了,重新回到长安,却让刘禹锡感到陌生,他听闻长安城内有一个新增景点,名为玄都观,满园盛开的桃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刘禹锡欣然前往,即兴创作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这千树桃花,都是我被贬出京后栽种的,正如当今朝中那些得志的小人,你们都是在我走后通过阿谀奉承才爬上高位的。那些去玄都观观赏桃花的人,不就是那些如今奔走于当朝权贵间的趋炎附势之徒吗?那种桃的道士,不就是当朝的执政者吗?那玄都观,不就是当今的朝廷吗?这样一首讽刺诗触动了当朝官员和执政者敏感脆弱的神经,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再度被贬出京。
播州,在唐代极其荒凉,经济落后,人烟稀少,柳宗元听闻刘禹锡被贬播州刺史,他想起了刘禹锡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她必然无法经受这长途的奔波,便主动提出与刘禹锡交换贬所,将相对条件较好的柳州让给刘禹锡,这份友情感动了御史中丞裴度,在他的劝说下,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
在历经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后,刘禹锡终于有机会前往东都洛阳,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其实刘禹锡早已将所有的不如意抛在了脑后,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仍然在等待着这最后的机会,于是他将自己的乐观写在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赠予白居易,诗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在“巴山楚水”之地度过,现如今,我的好友,亲人,大多已离我而去,西晋的向秀(与阮籍,嵇康等人合称“竹林七贤”),在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时,有感于邻人笛声,作《思旧赋》寄托那份怀念,时至今日,我才体会到他所要表达的一切。或许是我被贬谪的时间太久,也或许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如今来到洛阳,我总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传说西晋时有个农民叫王质,他上山打柴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下围棋,喜欢下棋的王质被两个小孩精湛的棋艺所吸引,一局结束,王质却发现斧柄已烂,而回到村里才知已过百年,亲友皆已亡故,我今天的心情怕是只有王质才理解吧!我被弃置外地,职级、待遇二十多年没有提高,而他们飞黄腾达,如同千帆竞航、万木争荣,可是这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不过是暂时占了上风而已,乐天,你今天唱的歌振奋了我的精神,我觉得我需要振作起来,我等了二十多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这一次回京,我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了不起,而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公元828年,长安。
刘禹锡又来到了玄都观,却看到了一片衰败的景象,种桃的道士早已不在,听说宪宗和穆宗都是服食道士所献金丹中毒而亡,这恐怕是玄都观衰败的原因吧!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宪宗,穆宗实乃宦官所杀,道士不过是替罪羔羊,后来即位的敬宗太过年轻,即位不过两年便被宦官所杀,如今的文宗能否励精图治,根除宦官乱政的局面呢?刘禹锡想起了他上一次来长安时写的那首桃花诗,现如今,别说那桃花了,连种桃的道士都没了踪影,何不再写一首桃花诗呢?《再游玄都观》就此写成,诗云: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沧海桑田,时间终会证明一切,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刘禹锡成功了,正如他诗中所说,他的政敌的确已经凋零,再加上此时在朝中掌权的裴度又是他的靠山,所以刘禹锡不但没有因为这首《再游玄都观》被贬谪,反倒还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但是后来以宦官为后台的宰相李宗闵竭力排斥裴度及其同志,导致刘禹锡被外放,先后任苏州、汝州、同州三州刺史,可是刘禹锡在同州刺史任上不满一年,就因身患足疾,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公元842年,刘禹锡与世长辞,享年71岁。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里边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前半句用了东汉末年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表达了白居易对刘禹锡的崇敬,后半句借用了孔子说的一句话,即“后世知丘者《春秋》”。我们知道,孔子写了《春秋》,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春秋笔法,加入了对人物的褒贬,所以孔子就觉得,如果后世的人要想了解他,去看《春秋》就好了。白居易用了孔子的典故,其实意思很明确了,他就是想说,刘禹锡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是真正懂得刘禹锡诗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白居易。
说到这儿,《唐诗的真相》这本书我们就聊完了,其实原书作者对很多唐诗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解读,我只能选取其中我最喜欢的诗来分享,如果能够引起你对唐诗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作为一个古典诗词爱好者,我相信这不会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聊诗词,毕竟跟诗词相关的书我也很爱看,也许未来的哪天我又读到了一本跟诗词相关的好书,会忍不住在这里给你分享呢,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唐诗的真相》,黄理兵著;
2.《烧尾:于赓哲说唐才子才女》,于赓哲著;
3.《人生自有境界》,郦波著;
4.《碧霄一鹤》,程韬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