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郭鑫悦老师的课程让我看到了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项目式学习非常适合乡村小班级学生学习,但是需要真正有情怀的年轻教师去实现这个愿望。当然,城市学校优质资源也非常适合此方法。我今天的听课主要感悟如下四点:
1、核心素养与成绩的关系两种观点:
“除非把核心素养变成高考的题目,否则,讨论核心素养全是废话。”这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董事长俞敏洪的观点。 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却被应试所引导。一个孩子学音乐、绘画、舞蹈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升学做准备;家长、老师则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衡量标准,以考上北大、清华作为学习目标。因此,俞敏洪认为,只有考核机制改变了,才能改变核心素养教育的方向。
另一种观点认为:优秀学生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共同点,就是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专注能力、有很高的理想、有很强的自律、有很多的自我管理等。 这些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实际上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素养,就是三个字:自觉性。凡是自觉性高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各个方面发展都比较不错,而且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是将来有前途的好孩子。而这种自觉性不仅影响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素养,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而且能够极大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应该是是教育的科学和教育的规律。
2、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生态型的空间和环境,教师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提高成绩,而是帮助每个孩子发现并发展他的优势,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成为了此种教学模式的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找到自身的天赋和兴趣所在,释放个性,开发自身潜能,获得充分而完满的洗礼从而沉着自信地走上踏实而富有责任感的人生旅途。
3、教师的角色
不在单纯地传授内容知识,而是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批判,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源解决问题。老师们不会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照本宣科,而是更像顾问、导师、教练。老师会用心去关注学生,他们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关键人物。
4、PBL项目式学习相对于传统学习的优势在哪?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为了成功地完成PBL项目,必须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和团队进行配合来解决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进行的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等行为,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触及的,也正是通过这些行为,才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全方位的提升,从而提升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优势:PBL教学法还有以下五个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PBL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问题探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是在事实基础上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而传统教法则只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培养。比如说,如何实现房屋的可持续能源,设计一款星座类的游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充分做到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打破学科的界限
PBL的教学,其中涉及了数学、物理、技术、工程、设计等等的科目,所以教学内容其实是围绕各种问题所编制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来解决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将各个学科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然而现实中许多问题错综复杂,需要联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让孩子们学会打破学科的界限,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自发的学习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们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随后独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等工作,最后在团队中进行讨论。这些行为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有效运用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参与者和责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只有更深刻的理解内容,学生才能长久记住他们所学的东西。
学会运用协作工具
现在的孩子都养成了等待答案的习惯。当问题提出之后,由老师灌输正确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答案。而在完成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使用多种信息检索工具或者方式去搜索资料、研究分析和沟通合作。
有价值的项目成果
项目式学习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项目的研究,可以慢慢产生对自己日后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是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无法实现的。
在美国,各个中小学几乎都采用了项目式学习。以此来锻炼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领导力、动手能力、计划以及执行项目的能力。这些正是在应试教育下,中国孩子所缺少的面对未来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步骤为:立项(确定学习目标)—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实施—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