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盛夏夜晚里的满月。夜幕徐徐落尽,掩去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月光渐渐地清朗了,月韵衬着几缕浮云,悠哉游哉,无所牵挂。星星们时隐时现,俏皮地眨着眼,在漫无边际的夜幕里尽情地躲迷藏。
月光如一卷薄纱漫进了房里,推窗而立,地上留下了我的影子,一人一影,相顾无言,却莫名的安宁。
窗外这几棵树已陪伴我二十三年了,见证了双方的成长。清风拂过,当们你还是树苗时便欢快摇曳,如今,已有四层楼高的你们更像是含蓄地彼此点头示好。我亦喜欢这样含蓄的关怀,如此甚好。
空气中隐隐约约飘来不知谁家种的百香果的芬芳,还有不远处为农田灌溉的水渠里的潺潺流水声,为盛夏的夜晚凭添了几分凉意。
草地上,左邻右舍不约而同,在晚饭后聚集纳凉。穿着随意,手持蒲扇,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这是一片因工业而产生的座落于乡间的生活福利区。夏夜至,静谧、详和。
此刻,素面迎风,绾起青丝,伸手愿触及那几缕闲云,安放一纸书满思绪的素笺,试问,你们将会去向何方?
盛夏如期,月光如旧,岁月如梭。
风穿过树叶间的轻声哗响,不经意地唤起了记忆里的故乡、故人、还有一些儿时的故事……
儿时住的房子是前后两进都是两层楼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坐北朝南。进大门穿过一个小天井就是方方正正的厅堂了,厅堂的正墙上未有任何装饰,下方摆放一张长长的香案,案上供着几位祖辈的牌位,牌位前放置一个豆青色的圆形瓷器香炉,也许是因为奶奶经常扫灰抹尘,这个香炉一直让人觉得很温润;案上两边各摆放一个戏婴图纹样的观音瓶,案前则摆放一张八仙桌。厅堂两侧各摆放两张太师椅,两张椅子中间摆放一张高度相宜的四方小案几。
厅堂后又是一个稍大点的天井,因为正墙两侧各留有一扇门,南北通透形成的穿堂风使得儿时的夏天感觉上并无暑意,反而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
放学后,或是放假期间,厅堂里最是热闹了。奶奶总是在八仙桌上放置一盘已削好的时令水果等着我们,规定我们吃完水果要先做功课,做完功课才能玩。年长的孩子做完功课后便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厅堂前后追逐嬉戏,孩子们天真无忧的笑声想必是长辈们最愿意听见的声音。
淘气些的孩子还会在厅堂两侧的墙上“留诗作画”,虽然奶奶已试图阻止过多次,无奈,有一人“带队”,其他淘气的孩子必定跟风。要是老房子现在还在,还能看到这些“佳作”,会不会笑出声来,定是童趣满满吧?!
若是碰上大雨天,小天井里会有一层不没过一级台阶的积水,折上纸船,在积水里放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甚是好看。
到了晚上,大门前的空地是纳凉的好去处。月色下,大人们聊着我们听不懂的话,孩子们依旧是疯跑疯玩。印象最深的是,大门外左侧有一棵芒果树,自有记忆时它就立在那儿了。夏天时枝叶茂盛,不到三层楼的高度,黑灰色的树干,树皮如缺水干旱的泥土表面,纵贯着不规则的纹路,主干应该在两米多处就有了分枝干,这对男孩子们来说,上树难度并不大。不待芒果完全成熟,低处的能摘着的基本上都被摘光了。
男孩子们上树摘芒果,女孩子们在地面上撩起裙摆等着接芒果,感觉到沉甸甸的芒果时,高兴极了。刚摘下的芒果根蒂处会分泌出透明的粘液,流下来粘着芒果皮再蹭着手就黑了,洗净去皮,可直接吃或是蘸酱油吃,或许是因为还不够成熟,芒果特有的果香味里带着些许的酸涩,却一点都不影响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和脸上的笑意。
儿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且容易满足……
如今,老房子不在了,一些人也不在了,而这些旧物、故事和故人在记忆里留下的痕迹,使得记忆里永远都夹裹着情感的温度,有喜有叹……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一半是回忆,一半在继续。
你呢?今晚会想起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