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泥屐子

一种泥屐子

《汉语词典》给“屐子”的解释是“拼音jī zǐ 指木鞋”的意思。“泥屐子”是过去鲁西南农村人下雨、下雪时,用来走泥泞土路的鞋具。笔者没有穿过泥屐子,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生活过的鲁西南农村,看见别人穿过。我所见到的泥屐子是由两块木板下面各镶俩齿做成的,下雨的时候,把鞋绑在屐子上就行。

泥屐子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如汉代黄门令史游所作《急就篇》(汉代教学童识字的书)中有“屐”字;隋唐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对《急就篇》“屐”字的解释就是“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再如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中有一句“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韈”含“屐”诗句;在现在学生语文课本里,李白所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课文里也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含“屐”诗句;《晋书·谢安传》中也有“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的“屐子”记载;《南史·谢灵运传》也有“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屐子”记载;还有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中也常见到“屐”字的描述,由此可见“泥屐子”是“正宗国货”,也是老物件了。

泥屐子适合夏季雨天走在泥泞的路上,优点是坚硬防滑,脏了也容易清洗,缺点是不保暖。为解决泥屐子的保暖,以前在鲁西南农村,他们将泥屐子的木板周边钻上孔,用芦苇缨子和麻绳变成保暖的草瓮子,这样就可以在冬季下雪天气穿,既防滑也保暖。现在,鲁西南地区实现了公路村村通,道路状况比之前好的太多了,再加上雨鞋、雨靴、防滑鞋等新鞋具的流行,泥屐子早已不见影踪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西南人对一个不注意个人外表形象的人常说“清起来,恁就裂个膀子,趿拉个鞋,股叽当院里类溜地上,真恶盈人”。若用普通...
    一两茶叶阅读 5,126评论 1 7
  • 过去,卫生条件差,人们常用篦子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虮子。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条件...
    一两茶叶阅读 5,141评论 2 24
  • “饥荒”是一个汉语词语,一般指庄稼歉收或没有收成,出自汉代贾谊《新书·无蓄》“世之有饥荒,天下之常也”。《汉语词典...
    一两茶叶阅读 7,858评论 3 13
  • 以前,鲁西南地区的人们好按照农历来计算、称呼日期,如“三、八是集嘞”,一般是指农历逢三、逢八的日子,是集市日。当地...
    一两茶叶阅读 5,669评论 4 29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981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