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追•忆
1981年我上四年级时,随着父亲转户口,来到他工作单位所在地荆门,这在当时应该是很难得的,转户口得省领导审签。父亲为了更好地养活我们三姊妹,特别申请从武汉湖北省电子工业局办公室,调到荆门国营八七五厂工作,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厂里可以帮助解决安排妈妈的工作。
荆门八七五厂当时属于三线单位,人口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那时工人待遇相对较好,工厂自有食堂、澡堂、子弟小学,一周还可以放一次电影,我们的生活上了一个档次。
之前在老家乡下,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的馒头,在工厂这边天天都可以吃到,只是父母要求我每天早起,六点钟厂里起床广播号一开,就必须起床,去食堂排队买早餐。只是当时睡意朦胧的我,内心其实还稍有抗拒,想多睡会,就颇有怨气,但每当看到父母和妹妹们,开开心心吃着我买回的包子馒头,心里也是很高兴……
肉一周可以吃一次了,到市里肉联门食品店,凭票排队购买,爸爸带我买了一次后,也是安排我去买,有一次,我买回了一块蹄膀,父母交待我,蹄膀贵不要再买了,以后还是买五花肉和骨头,因为家里人口多……
当时爸爸妈妈带领我和妹妹,开辟了一大块菜园,自力更生,解决了菜篮子问题。有时青菜太多吃不完,妈妈就让我带着两个妹妹,拿菜到街上卖,开始我特别害羞,碰见熟人会感觉难为情,迅速躲起来,后来慢慢习惯就好了……
之前在老家,我一直是被奶奶宠爱长大的长孙女,虽聪明伶俐、天真烂漫、乖巧可爱,但也是个性较要强、自由随性惯了,为此还被我二叔赐名绰号,戏称“大老爷”延续至今。当时就感觉爸爸对妹妹们很宽容,对我太严苛,认为不公平,觉得军人出身的他,一直把我这个长女当士兵训练,后来偶然有一次发现,老爸其实在后面偷偷跟着我,才就不敢再嘟噜抱怨。现在想来,他是在以此锻炼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上四年级下学期时,家里买了台缝纫机,我有几件的确良的衣服了,都是爸爸自修裁剪,妈妈自己缝制的,记得有一件类似军装的衣服,我穿到学校去,老师们都夸好看。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买回了一台15寸的黄河黑白电视,因为是楼栋第一家买电视的,所以天天晚上家里就聚满了人,椅子不够坐,有的就站着看,像是影院热闹得很,后来慢慢邻居家家买了电视,我家也换成了21寸的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
难得的是,在那个经济相对匮乏的年代,爸爸还坚持省钱,给我和妹妹订购了《儿童文学》、《儿童时代》和《小朋友》等杂志,极大地丰富了我和妹妹的视野,也培养了我们写作的兴趣。
当时家后来就是大山,午休闲暇时我喜欢跑去摘野枣子、野葡萄,捡松菇、拔竹笋,组织小伙伴们开晚会,回想起来,都觉得还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3.追·思
我的母亲是1946年出生的,从农民到幼师,父亲是1947年出生的,从军人到工人干部,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和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和参与人,他们经历过更多地风雨苦难,也领略了更多的自豪和荣光。
反思过往,感恩奶奶仁善的潜移默化,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培养,正是因为有了不畏困苦、患难与共、重视学习、不计得失、奔赴全国、全力以赴的父老乡亲,咱们的祖国才这样有底气、有活力,才能春风化雨、遇难呈祥,才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瑞雪今已降下,春花终会满屏。
所有的时艰必共克,所有的建设将再踏征程,军民同心,去疫降魔、披荆斩棘,大刀阔斧、荣归故里……
祈愿故园风调雨又顺,青山绿水长,前程无限美,江河万古芳!
归去思
回味童年,悠然情亲,花样年华,非我独清
姐妹兄弟,相邻与共,茫茫人海,处成至亲
柴米油盐,酒浓茶清,书声琅琅,苦乐沾巾
达观明净,宁怡温馨,心纳万物,善待良人
清欢有味,幸福在明,禅心似水,亲情香醇
简单岁月,曾与乡亲,故乡远逝,心间永恒
玉兰经络,玳瑁黄金,长风不断,万水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