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主要内容:
- 应用逻辑顺序
- 概括各组思想
全文结构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 仅仅因为 可以用同一名词概括,就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 横向关系
-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的5个问题”等,而不是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 纵向关系
步骤
- 确定文章主题和作者可能提出的疑问
- 想好序言(前言、开场白、引言)中的背景和冲突
- 提出文章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
- 就可使用疑问/回答式对话,在 每一个关键句要点下的层次上展开论述/说明
应用逻辑顺序(横向关系)
不仅是将思想用同一名词归纳起来,还需要对思想进行顺序排列
运用逻辑顺序检查写作思路。
(横向关系)为归纳性关系时,找出个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结构、程度关系)并进行排序。
思想很多时,可从中找出思想的某种共同特点来再抽象下一层次进行思想的归纳、分组,再使用逻辑顺序。
思想分组的归纳组合顺序
以下的逻辑顺序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每一组思想中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
-
时间步骤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如 结果:原因1,原因2,原因3。
代表一个过程/系统的一组行为,必定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对该组行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这些行为取得的结果/目标 - 结构空间顺序: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如某公司:部门1,部门2,部门3
-
程度重要性: 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如所有问题:这3个问题,其他问题。
问题都有共性,在于共性的程度不同,由此按照重要性或程度排序
时间顺序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第二、第三)以此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 过程步骤太多,受众难以掌握,这时候可根据结果来查找原因;
因为这么多的步骤中,可能存在的是这些步骤并不处于一个抽象的层次,可能一些步骤是为了实现另一些步骤; - 根据结果查找原因可检查该过程中步骤是否适当?是否有遗漏?
- 避免出现因果关系错误,要假设自己采取了提到的每一项行动,想象采取这些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可判断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与另一项活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大多时候,列举的结论只是含糊的提到,并没有明确说明其真实思想;
强迫自己重新思考整个过程的做法,能够使你知道如何通过提问检查思路
结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的时候,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简称为MECE原则):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 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Q:应当以什么顺序将各部分放入示意图?
A:顺序反应了使用的划分原则
在创建新的组织机构时,强迫自己用结构顺序,可以使你检查各部分的总和,和对于你的目的来说是否完整
在创建新的组织机构时,强迫自己用结构顺序,可以使你检查各部分的总和,和对于你的目的来说是否完整
描述逻辑结构
建立起逻辑结构,就可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有时也采用过程顺序.
根据你组织建立的某种逻辑结构对各部分进行描述。
修改逻辑结构
写作时,应该用什么顺序提出改革建议?改革同等重要,因此不能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
理论上,这些改革也必须同时进行,因此也不能用时间顺序。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用结构顺序的概念,检查在分组过程中是否有逻辑错误。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
程度顺序
创建适当的分组
每组之间具有相互排斥性,必须明确指明每组中的所有问题具有共同特性.
每组中,根据各个点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点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有时也可先弱后强,已产生更大的对情绪的冲击力——也是一种写作风格,是出于情绪的考虑不是出于逻辑的考虑.
多数情况下,先强后弱.
*重要性顺序:
- 明确指出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
-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找出某假定分组的正确的分组基础,可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顺序取决讨论的是编制报告的过程、阅读报告的过程,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逻辑顺序呈现的是一个过程,过程又取决与需要回答的问题。
- 识别思想观点:
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组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
- 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 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 找出各类思想之间的顺序
- 识别归纳性思想
a. 首先快速浏览一遍该组中的所有思想,
b. 看是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如果不能:再看是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c. 如果某组的思想很多,能否发现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并根据特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概括各组思想(纵向关系)
- 概括各组思想的行为实际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概括各组思想: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金字塔结构每一条原则
位于金字塔结构的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提炼、概括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缺乏思想
没有总结/概括性思想的某组思想
比如说明原因时,不应该是指直接列出所有原因——缺乏思想,而是提炼出一个思想(即所有原因的共同点)去概括——概括性思想,才能更突出重点,否则显得没有重点,受众觉得枯燥乏味。
- 缺乏性思想的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错失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 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
概括各组思想
-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告诉受众做什么事
- 也可是描述性语句——告诉受众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a.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去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b.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通常使用“原因”“问题”“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流程/步骤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当罗列出一些实现某一目标应该采取的行动时,必须先指出这些行动应当达到的结果,然后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遗漏的任何行动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流程/步骤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 不使用含糊的词汇进行总结,应使用明确的词汇进行总结
- 判断某组思想是够完全穷尽(无遗漏)时,必须明确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目标
- 当出现 无法明确判断 这组行动产生的结果时,唯一办法:强迫找到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里程碑,根据这一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
- 不论处于哪个层次,每一个步骤行动的措辞都必须明确—因为多级结构中,一项行动可能是原因又是结果
- 理顺思路方法:想象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个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具体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看到不同的行动、步骤、流程时,要有意的区分其层次,以便将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
区分行动步骤层次
a. 采取下一行动前,先采取行动 => 两项行动是同一层次
b. 采取行动1 以便 产生 行动2 => 行动 1 是行动 2 的下一层次
直接概括行动结果
总结概括结果方法
-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步骤
- 用明确 的词汇、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理顺所有步骤行动)
- 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
- 直接从行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 回到了横向的《思考的逻辑》—— 确定逻辑顺序
-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 判断具有共性的要求:(《演绎论证和归纳推理》有提到)
- 针对同一类主语—— 主语相同,就找谓语之间的共性
- 针对同一谓语(动作/对象)—— 谓语的动作/对象相同,找主语之间的共性
-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主、谓语都相同,找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ps:同一类 = 同一范畴,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
完全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 一般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 一般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