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河
如今,不少爸爸吐槽“搬砖”与陪伴子女两难全,然而近日一件事却刷新了很多父母的认知——原来“好父亲”与“成功人士”两种标签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完美融合。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H·W·布什去世,享年94岁。他的儿子小布什在悼词中称他为“在子女心中最完美的父亲。”
老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得美国民众爱戴。他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他同时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将自己的5个儿女培养成了总统、州长、商业大亨、优秀作家。
小布什称:“父亲是他们最好的榜样,影响着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老布什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关于父亲榜样的力量,都离不开两点,那就是——父亲的爱与陪伴。
01
最好的父亲,会对孩子大声说出他的爱。
小布什回忆,父亲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对他说:“我也爱你”。
“他对孩子们,总是用爱来回应”,在小布什的记忆中父亲的爱无时无刻不在,“他总是很忙,但他却从来不忘与他们分享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父亲,信奉“父爱如山”、“沉默是金”,他们总是很含蓄,从不轻易流露出对孩子的爱。
想起自己小时候,一度以为就是不被父亲爱的:
◇发烧40度,没有听到父亲的安慰。
◇被同学欺负受了委屈,没有听到父亲的关心。
◇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没有得到父亲的赞许。
◇甚至有一次用冻得通红的手,花了整整两天为父亲做了生日礼物,都没有感受到父亲的惊喜。
一直很挫败,直到长大后母亲偶然提起,
“有一年冬天你病得很厉害,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好转,你爸不知从哪打听到一个偏方,冒着大雪去山里给你找草药;
你上大学那天,你爸腰痛又犯了,可他坚持送你,帮你拿行李,结果一回家就在床上躺了两天,还对我千叮万嘱,不要让你知道……”
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对我的爱,埋得这么深。可是为什么就不能让我知道呢?要知道,从小我是多么渴望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句肯定的回答:“我爱你。”
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确认爱,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如今当自己有了孩子,为了不重蹈覆辙,我时刻提醒老公,不要吝于表达对孩子的爱。
02
最好的父亲,首先是一个爱着妻子的好丈夫。
老布什虽然贵为总统,但在与妻子芭芭拉73年的婚姻中,他陪她大哭,陪她大笑,对她始终忠诚如一。他用行动教导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
今年4月芭芭拉去世前最后一次住院,第二天老布什也住院了。
他从自己的病房跑到芭芭拉的病房,穿着宽松的病号服,戴着氧气面罩,头发乱蓬蓬的。他们的儿子杰布·布什说,“父亲一定是为了和母亲一起住院才假装生病的。”
父亲的一举一动,孩子们往往看在眼里。他对妻子的宠溺,孩子们自是心领神会。
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闺蜜李姐七岁的儿子小毛,是个小绅士,每次聚会都会帮妹妹们倒水拿水果,他说:“平时爸爸就是这样帮妈妈的呀”。
爸爸爱妈妈的样子,他看在眼里,自然地,帮助小妹妹们,便也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
表达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在父母相爱的氛围里,孩子看到爱,得到爱,也就愿意更多地去表达和付出自己的爱。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如果父母相爱,家庭和睦,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
父母和谐温暖的相处模式,往往能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他们自信、阳光,因为这份底气来自相爱的爸爸妈妈。
03
最好的父亲,是毫不吝啬对孩子的陪伴。
都说细节最能体现真情,在小布什十二分钟的悼词中,他还用特有的美国式幽默,提到了自己的父亲“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西兰花”,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亲密的相处模式。
透过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细节,我似乎看到了身为总统的老布什,总是陪伴着孩子们共享晚餐,其乐融融。
记得有一次表哥一家到我们家吃饭,席间小侄子说了一句“我爸爸不喜欢吃金针菇”,我们当时还都笑他,小小年纪竟对吃这么上心。
现在才明白,当一个孩子能记得父亲餐桌上的“喜好”,意味着他们共度了多少次晚餐,更是意味着,孩子对父亲的这份陪伴,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我们平时都夸小侄子优秀,却忘了那个不管多忙,都尽量回家,陪妻子儿子共进晚餐的表哥。
美国爱家协会的Stanton认为,父亲若能积极参与孩子成长,孩子会更独立,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做功课会思想集中,不易与老师发生矛盾。
如果一个父亲,始终都是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带着这珍贵的父爱受益终生。
◇《你好,爸爸》中,凯叔曾说,再忙他都要赶在女儿睡前回到家,为她按下“凯叔讲故事”的按钮,这是属于他们之间的仪式感。
◇导演汪俊曾说起黄磊,“他不住在剧组。每晚都回家,”这样他就可以给妻女做饭,或者看着多多安然入睡的脸蛋。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曾将家安置在上海郊外,闲暇之时陪孩子们在田野地头玩。
这些父亲与孩子之间独有的陪伴,代表着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而这份爱,就像一个有温度的时光机,在生命的长河里,时时温暖着孩子的心。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为“父亲一周陪伴孩子不足12个小时,是否应该取消爸爸的称号”。
其实我们的孩子,也知道爸爸不容易,陪客户、陪领导、陪朋友,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
所以他们不强求,一定要陪12个小时,他们只想要你。只要晚上能陪他一起吃顿饭,周末能陪他一起捉个蟋蟀,睡前能摸摸他的头,跟他说声“晚安”,就很满足了。
也许在父亲眼里,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这个家;但在孩子心里,他最想要的莫过于你的陪伴。
有了你的陪伴,男孩才更像个男孩,女孩也才更有女孩的模样。
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才更有力量与气魄,踏平世间的荆棘。
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才更加果敢与独立,恣意行走世界。
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才会拥有更加柔软的心,去承接世间所有美好。
犹太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父亲,不是因为生下孩子,而是因为教育孩子,才被称为父亲。”而父亲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切的源头,莫过于给他一个有血有肉,有说有笑的自己。
✍
本文作者
何小河 时而逗逼时而正经的二宝妈。专注幼儿教育,跟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VIPKID家长V课堂,转载请联系公众号“VIPKID家长V课堂”
原创内容,未经联系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