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的一个农村相亲大会,男女100 : 5的性别比例让人惊叹,很多麒麟臂青年纷纷感喟,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以后媳妇儿不好找了。这话说得好像性别比例不失衡,他就可以找到媳妇儿一样。
我的意思是,就算是男女比例不失衡,底层男青年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媳妇儿。在古代中国父权时代,女性被看作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分布是以权力为核心进行配置的。皇帝、贵族和士大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优质女性。那个时候就算是性别比例失衡不大,也轮不到底层的男青年。所以多说底层男青年还是以苦秀麒麟臂为主。
虽然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留了个后门,实际执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我们不谈皇帝的3000佳丽,贵族和士大夫可以任性纳妾和通房丫头,至于一夫一妻,那是底层人的专属福利,当然,这都是万恶的旧社会。
新中国从法律层面严格确定了一夫一妻制,可以说这是国家给底层男青年颁发的基因传承大礼包。在法律严格执行了一夫一妻制后,理论上说,绝大多数男青年都可以拥有配偶。在现实里,女性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一部分女青年进城不结婚了,另一部分女青年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共享单车上笑。女性大量流入大城市和豪宅区,开始以财富为圆心进行分布。比如拿深圳的华侨城和白石洲作为例子,华侨城出没的大长腿女青年比例就严重,比白石洲的城中村要多。除了女性的不婚主义和流向豪宅缺这两大利空,性别失衡更加加剧了对男青年的锻打。
我国2021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男性比女性多了3490万,而零零后的性别比例,男性比女性多了将近1300万。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这是观念的力量。我们思考,在没有开放生育的时代,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的名额,最多有两个,稀缺的剩余名额导致了一个现象,如果家庭第一胎是男孩,很多人会放弃生第二胎,但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儿,他们则必须要想办法再生一个男孩。为了这个男孩儿,很多家庭上穷碧落下黄泉,不惜血本绕开监管,上到观音菩萨下到电线杆、老中医B超跳大神,不生男孩绝不会善罢甘休。难道女孩不香吗?
但对男孩的渴望是农耕文明千百年来观念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只有拥有了一个带把的,才可以把香火传承和基因延续,才可以唤醒列祖列宗的荣光。
这就是以赛亚·伯林所说的,观念的力量可以重建世界,观念的力量也可以带来世界无尽的灾难。为什么生男孩的观念会如此强大?如果一个传统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和文明融为一体,那么这个传统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推进了社会福利,比如传统农耕的劳动力问题、姓氏问题、继承权的问题等等,这些父权时代的文化决定了人们对生男孩的迷之执拗。
在现代文明开启前,欧洲比中国更狠,他们实行更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连二儿子都没有资格继承家产。于是二儿子只能去航海,去当土匪,去当雇佣兵。比如权游中龙马的嫡系部队次子团,就是一群没有家业继承的次子流氓。
如果可以继承家产,那么欧洲大概率不会有地理大发现。那么,在基因争夺更加残酷的未来,男青年应该如何才可以做到告别自力更生,娶个媳妇儿也需要自己的基因呢?我的办法是没有办法,但是可以给一条建议,那就是去大城市,去大城市,像阿拉伯人追随着石油,西欧人追随着海洋。男青年只有追随着女性流动的方向,才可以把控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在混乱中找到一种确定性。
毕竟,如果脸和脑子拼不过别人,咱们还可以拼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