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解决国内男多女少的现象,专家、教授提出“一妻多夫”的建议。提这个建议的,是我国著名经济学专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并且这个建议,是他经过长期酝酿和反复思考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黄教授今年78岁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比较担心那些至今打着光棍、面对国内男多女少的现象、可能永远都要打着光棍的男青年们。实在不行,你可以找一个“有夫之妇”,别单着,容易寂寞、没法传宗接代。有一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感觉。
跟听到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时的感受一样,几经喧哗和议论,最后还得老老实实遵循“一夫一妻”制度,多好。
且不说这种建议能不能实施或者试运行,单这种想法,就已经不是在评论男女平衡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社会地位和人类盛衰的起源上。
一妻多夫制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1%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在我国,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
另外,原始的母系社会,人类面临着各种生存危机,生育繁衍是当时的人类推动生产力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活下去,必须由女性来主宰社会。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不再那么惧怕野兽和自然界,农耕的发展,体现出了男性的体力优势,慢慢的,进入到了“男权社会”社会,而后便是“三妻四妾”。那个时候的“一妻多夫”制度持续了上万年。
提出“一妻多夫”,是从哪方面考虑的,还真令人难以捉摸。有人说,是为了解决男性的光棍问题。但此建议一提出来,很多光棍也都说了,宁愿打一辈子光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以想象一种画面:一个女人,是娶了还是嫁了五六个男人,一个做家务,一个做饭,一个出去赚钱,一个按摩捶背……想着觉得挺爽,但这个女人干嘛呢,坐享其成、贪图享乐、逐渐沦丧。
现在很多人眼里,感情容不得一粒沙子,三妻四妾的后院尚且天天吃醋争宠、明争暗斗,“一妻多夫”的厅堂岂不是到处都是真刀真枪、刀光剑影。
天下会大乱,不现实。
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男女比率失衡是比较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光棍危机。也就是说这多出的3000多万男性将会被迫沦为光棍。照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男女比率失衡现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个问题仍将是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潜在的重大威胁。
像那些有一定话语权的人,不应该提出“一妻多夫”这种说法。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解决不了的,但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善。
改变指的是:你尽量别让自己成为那3000多万的光棍男性,中国14.2亿人,这是多么悬殊的比例,你还能成为这其中之一。细品一下,问题可能不在于男女比例失衡。其中有很多不婚主义。
另外有一个疑问,同性要怎么算?
知乎上有一句话:90后挺住,00后自求多福,单身虽有不测,人间自有真情!
如此说来,单身并不是不可避免,这是一种不测。这也不是一比一配对,配到最后刻意剩下个螺丝或者螺母。即使男女比例平衡了,我相信,光棍也不再少数。
改善所谓男性光棍人数的方法有很多,专家和教授可以往这些方法上想办法:
女多男少的国家有这些:乌克兰,俄罗斯,爱沙尼亚,匈牙利,黎巴嫩,波兰……目前好像没有听到过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议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男女结成姻亲的。
先完全消除“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有人说现在好像没有这种情况吧,有,还有很多,只是说比以前减少了。
慢慢来吧,随着女性地位提高,专家们所渴望看到的男女比例平衡终将会实现,如果哪一天女多男少了,专家们可能也会操心。
很多人在感情的选择上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用男女人数的比例,来跟造成光棍的原因挂钩,多少有点不合适。
3
但不管怎么样,“一妻多夫”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非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人类的数量急剧减少,面临各种危机,造成了“活下去”成为生存力的推动力,需要女性来维系民族的延续。
二是,女人比男人能干。专业术语的说法就是,脑力的比拼,女性占据了绝对压倒的优势。
三是,这个国家是一个知礼节、重道德的国家,也尊崇对爱情和情感的敬畏,“多夫”、“多妻”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这三种情况,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有人在讨论,如果哪一天真的“多夫”或者“多妻”了,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我想说,只要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怎么样都是退步。你再次细品。
所以说,现在社会体制的形成肯定还是比较受人认可的,虽然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太过完美的话,也是一种问题。
图片来自微博评论截图,侵删
这样的建议当个段子听一听,听完一哂而过,然后呢,该学习的学习,该相亲的相亲,该单身主义的单身主义,该恋爱的恋爱……某些人单身,即使专家、教授操碎了心,也是没有用的,他们又不给你分配女朋友。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我单身,我也不会怪到男女的平衡上。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是否打光棍,跟男女人数的比例没有直接关系。数据只是用来参考的,更多的是为了反映某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