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舍不得丢弃一些东西反而让我们陷入了“二度浪费”。你是或者你遇到下面几种人吗?
小A是一个十分节俭的学生,有时候她打饭打多了吃不完,觉得倒掉又很浪费,于是在已经吃饱的状态下继续往胃里塞进根本不需要的食物,造成浪费粮食的情况下还导致对身体的伤害。
小B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电影,结果发现是一部根本没有意义的烂片, 但是小B想到自己花了几十块钱买的电影票不看的话岂不就浪费掉了这几十块钱,于是强迫自己留下继续观看。结果全程下来无聊至极还在心中一直报怨,两个小时就这样被浪费了,本可以做一些其它有意义的事的。
当然,看一部烂片也并非毫无意义,有时候浪费一些时间也很正常,我们无法做到把握好每分每秒。
小C逛超市时发现牛奶打折于是算准保质期后囤了一大堆。后来有几天回家去了,牛奶放在寝室没喝,回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过了保质期几天,小C觉得扔掉怪可惜的,而且也没过几天,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于是还是把剩下的牛奶喝掉了,结果自己上吐下泻浑身乏力,直到两天后才好转。
小D是一个胖姑娘,最近一直在减肥,她和小C晚上一起去逛超市,由于比较晚了,超市当天生产的凉菜、面包等都开始打折促销。看着那些东西那么好吃的样子,小D心一横,“反正那么便宜”,于是买了一些。但那些东西要求当天吃完,而且时间已经是九点多了,于是小D暂时抛开了减肥的事,开始“享受”美食。为什么“享受”二字要打上引号?因为她在吃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下减肥,而是带着满满的负罪感在吃。
对于以上这些类似的现象我将其称为“二度浪费”,之所以叫“二度”,是因为它在一般我们能想到的浪费的情况下,还浪费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对于小A,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再进的食物的营养是吸收不到的,这样还不如倒掉,因为两者都会产生浪费——浪费食物。其实这个浪费事实是在你打完饭菜后就发生了。一个人的胃口一般是不怎么变化的,除了一些特殊原因,比如今天做的事很多,能量消耗比较大……但是这些情况下你对自己的胃口应该也有个预估,然后以此来打对应量的饭菜。一旦你在打饭的时候没有根据你对自己胃口的预估来,而是多了一些,那你就注定要浪费了。再说说吃掉吃不完的饭菜首先浪费了饭菜,其次更重要的是对你的身体也造成了“浪费”。长期吃东西超过胃的承受量是很容易的胃病的,进而导致其他病况。
对于小B,他的浪费发生的则不那么明显。首先一部电影的好坏本就因人而异,其次没看完一部电影你很难去评价它,除非演员演技真的让人出戏,灯光、场景完全没有美感等。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行为概括为:一个人花了钱去做一件休闲玩乐的事,结果却发现根本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不想浪费而继续忍受。对于那些比较闲的人来说当然无所谓,但是对于事务比较多,时间很宝贵的人来说则不仅没有节约你花掉的钱,因为它没有体现出它该有的价值,而且浪费了你的时间,你本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对于小C和小D这对看到打折东西就买很多的姐妹花,可以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觉得便宜的东西买到就是转到,相对应的自己就节约了一些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东西是否是你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是,那这些东西的数量是否超过你需要的量了。对于小C来说,她是精打细算的,她算好了保质期,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没能在保质期内喝完牛奶,这时她就应该扔掉剩下的牛奶了,但是她却没有,反而还抱着侥幸心理喝下了变质的牛奶。已经变质的东西一般情况下营养已经流失,此时你吃不吃它都会被浪费,如果你吃了,那它还会进一步伤害你的身体,带来“二度浪费”。而小D是一个要减肥的人,那食物对于晚上的她应该是非必需品,这时她的购买行为就是一种浪费。而她一点也不享受地吃东西后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减肥大业也受到阻碍。
综合来看,我们用一个数学图形来分析。如下图,一般情况下,物品量的增加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会相应增加,但是增长率却越来越小,直到我们的满足感不会再因为同一个事物的增加而增加即对于这件事物的满足感达到饱和,此时增长率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根本不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满足感还会下降。这里的满足感不单单指心理上的,而是心理和身体上的综合。
可以说“二度浪费”对我们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陷入“二度浪费”呢?
首先,在购买时你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如果确实需要,那你需要的量是多少,不要一次性就使购买力达到需求量的饱和,比如我们吃饭一般最多吃八分饱是对身体很好的,相反,完全吃饱对身体并不好。然后,如果你对自己的需求量并没有准确地估计而买多了,这时候就要坚定的扔掉那些对你无用的东西,不要因为舍不得,因为“节约”而造成“二度浪费”。最后,吸取教训,掌握好自己的需求量,为下次买东西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