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的过往,你主动做了哪些选择,感觉如何?你被动接受了哪些选择,感觉又如何?
高考结束要填报志愿,当年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名额,需要特别慎重地对待。
其实我并没想清楚以后要做什么,于是只能根据各高校的分数线和自己的分数去筛选。
跟家里人商量了半天,主动选择了录取计划人数较多的土木工程专业。
然而,大多数人都跟我抱着同样的想法——录取人数这么多,应该能上——报了土木工程专业,结果我以一分之差被调剂到我完全不知道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大一刚开学,导师问我们班同学谁是主动报的这个专业,我印象全班27个人只有1个人举了手,这位同学现在去干测绘了,跟本专业不算很沾边。
大三之前,我们几乎见不到导师,而且我们寄人篱下,处在人数众多的土木工程学院,跟他们一起上大课、学测绘工程,完全不知道地理信息系统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大三,我们跟其他几个小专业合并成了一个独立学院,叫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这时候,我们才开始上专业课,终于了解了专业的知识,但是喜忧参半。喜是有知识上的收获,忧是将来如何找工作。
班里的同学渐渐变为了三类:一类人准备考研,积极备战;一类人准备找工作,开始考证、找实习;另一类人准备出国,着手考雅思。
考研的人都是报的本专业,无一例外;找工作的大多不是对口专业,测绘居多;出国的最后只有一位,去的德国。
我应该是大学同学里为数不多选择对口专业工作的人了,我拒绝了天府之国美食、美景和美人的诱惑,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故乡,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一个不发达也不落后的城市。
刚入职时,我对待工作热情高涨、激情饱满、求知若渴,即使没有多少加班费我也不愿早点回家。通过不断自学,我很快在前端技术方面展露头角,开始承担部分前端开发的重任。
之后部门副经理提拔我为项目经理,负责莱西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系统项目。为了完成好这个项目,不辜负领导的栽培与信任,我几乎在莱西扎了根,呆了大半年。这期间我还跟第三方视频制作公司沟通一起帮国土局制作平台宣传片,还为休闲体育大会中心大厅制作了平台的宣传PPT以供演示。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分外之事,但我都出色的完成了,收获了领导的认可和满满的成就感。
但是今年,我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上班不早到、下班不加班、心态也远不如以前积极了。我开始迷茫,曾经的成绩也不能激发我的动力,曾经的成就感也不能鼓舞我奋进,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为了找寻答案,我主动选择加入了小灶群,在这里我得到了正能量的浇灌、收获了思想的启发、受到了犀利的批评、也获得了衷心的称赞。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的人,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我汲取到原来小圈子所不能提供的养分。
既往不恋,过去的存量可能是枷锁,禁锢了自己的可能性。虽前路漫漫遮迷雾,但举头远眺是高山。与人结伴,奔着高山前行,我坚信,区区迷雾拦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我们终将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