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飘零
寻一份历史的从容,觅一份岁月的清欢。我终是来了,传说中的烂肥肠。
从办公室到这里,步行不过十多分钟。一个人,竟不觉孤单,反而是乐于享受,我与银杏的蜜语,和那轻风爱抚的温柔。风起,刚刚好,飞舞的银杏是梁平靓丽的风景,它不紧不慢的停在我的肩头,诗意而灵性。微风吹起姑娘的长发,惬意潇洒,不慌不忙的凌乱,美得刚刚好。
我想我该邀约几位友人一同前往,品尝这传说中的美味,似乎更郑重而仪式感。但今天,我悄悄的来了,没有计划,没带钱包,就这样空空的来了。而后我耸耸肩,笑着对老板说:今天我只带了我和手机,如何是好?老板笑着说:没关系,微信支付。
在这座古朴而溢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浸满了"家乡味道"的烂肥肠,也与时俱进了。想到这,油然而生一种崇敬和自豪感。崇敬的是智慧而奋发图强的梁平人民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豪迈气概;自豪的是这方赋予人民生机灵气的梁平大地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非凡气度。
据说,梁平烂肥肠起源于1982年,北新街58号。一间破屋,两张桌子,客人络绎不绝。先龙门阵下酒,喝二两老白干,后扒一碗干饭,肥肠连汤喝干,那滋味馋得人口水直流,别提多正宗!食客们因其店貌破烂而称其"烂肥肠","梁平烂肥肠"正是老板因其口碑而注册。烂肥肠—梁平名小吃的地位也从此稳固,他乡客人到访都忍不住要去尝尝。在这里,无论是穿着朴实的小老百姓,还是光鲜亮丽身家上亿的老板,都会因等到一碗烂肥肠而满足无比。来这吃饭的人,吃的是寻根故里的思乡情怀,忆的是北门老街的历史记忆。正应了那句:一片乡愁是老街。
想到这,忍不住要拍下这简朴的午餐,一枚来自桂西大道的银杏叶是这幅画卷最美的陪伴,久违的米汤也多了几分"妈妈的味道"。以往我总先入为主,凡肥肠皆不入口,而今第一次品烂肥肠,轻轻的咬上一口,软硬适度,松香脆嫩,回味无穷,味道妙不可言,到最后竟有了几分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都说四川江油乃肥肠之都,我却道梁平烂肥肠各有千秋。初创"梁平烂肥肠"的老者,曾四处跑江湖,为人仗义豪爽,年迈便将技艺传给了两个儿子。两兄弟不忘父母家训,勤勤恳恳,立志将家业发扬光大。如今,经两代人的不懈努力,烂肥肠已成为梁平人民为之喜爱的特色美食。一颗感恩心,一段浓浓情,三十多年坚守,诉说了北门老街古老的岁月变迁,谱写了梁平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史。
瞧,邻座的情侣正幸福的用餐,姑娘一面轻嗔小伙:"瞧你吃得一脸的饭粒…"一面却娇羞的为他擦拭。他握着她的手,幸福满足。长条桌的客人拿着公文包,看了看手表:"路过梁平,媳妇交代我一定要来拉一车梁平柚,再尝一碗独具特色的烂肥肠。"周围的朋友笑了,家和万事兴,耙耳朵那是重庆好男人。
突然明白,烂肥肠,之所以受梁平人民的热爱追捧,他乡人不远千里的寻访,原因就在于,它蕴含了家的文化和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的精神信仰,更书写了梁平饮食文化的一段佳话。
所有的真实与善良,都是一份生命的虔诚。所有的坚守与创新,都是一场希望的抵达。那些想做的事,想走的路,不需要浩浩荡荡的同行,抑或惊天动地的宣告,正如一碗烂肥肠,只求真务实,便可谱写从容而平凡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