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一个很宽泛的字眼,从不了解到听说,总觉得有那么一丝神秘。
直到我最近放下所有学习内容,专心学习一门课程,其中有一个输出作业叫“运营人的职业发展的理解”,在我看来任何成功经验都是别人的“道”,都是别人的经验论,而对于我们而言,这只是我们的术,一种技能,至于能否融入到自己的“道”中,学习后看悟性机遇和环境。
【本文约1876个字,阅读时间约为10分钟】
这篇作业我当做一个分享,分享我对这片作业的理解。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金字塔原理》,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吐槽一句,这本书的第一章竟然是:写作的逻辑。很有可能是作者拿来骗稿费的。
放下这本书,归类到运营中也是可以直接运用,但是,需要两个金字塔叠起来用,如图。
(PPT不好用,做得有点丑,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我对运营的理解:就在图中,这里解释一下
单对个人而言:
运营需要拆解成为下半个金字塔
1、第一阶段,需要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运营所需的一个或者几个技能。例如:文案、渠道、推广方法、活动策划、创意落地、现场执行甚至PS,这些都能作为支撑技能,这个支撑技能可以让我们在做运营的时候知道,这个渠道价格多少,推广效果如何,地推还是线上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可能吸引粉丝。
初阶(1-3年运营人员需)是到BAT还是到创业型公司全靠我们这些技能的敲门。
当我们在这些技能2-3个熟练并能够获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我们需要往第二阶段,统筹方面走。
2、在中级阶段统筹往往是体现个人魅力的时候,不需要太帅,太魅力,但要会说话,愿意尝试跟各种不同的人交往。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从BAT往创业型公司转移(不排除有更高的薪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BAT中往往经过十几年的磨合,设立又干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岗位,现在的BAT的基础员工,做着标准流水线产出的工作,不会有太多串门的机会。
而在创业型公司,可能很苦逼,什么都要做,但这样就有机会去求助。这个求助的同时混脸熟,知道可能推广部比较擅长互推、地推,知道运营部擅长产出文案,知道市场部擅长产出广告,知道研发中心有个UI部,可以给图片做设计,有个产品部可以为产品提供网页支撑。
当我们能够摸清楚哪些人能够作为我们前进助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向下前往第三步。
3、做好第一、二阶段的时候,往往已经在运营行业摸打滚爬差不多3年有加了。这个时候,进入第三阶段,我们的上级领导会派一些小项目给我们(这就是创业型公司的好处,有机会抢任务)。
就是我们最焦头烂额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技能发挥,需要借调周围的人帮忙,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BUG和阻力。例如:在文案没出的时候,是指派人手修正还是自己操刀;在推广渠道没有打通的时候,是继续在这个渠道投钱,还是更换下一个渠道....等等等等
这个阶段才是我们薪资大踏步向前的时候,有独立项目经验的人,往往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会更抢手一些,也意味着,个人修炼,到此结束。接下来需要转为商业思考,这就是图的上半截金字塔需要做的事情。
4、在个人修炼,完成了第一、二、三阶段之后,我们对运营的理解可以上升到对市场和行业的理解,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用更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这个时候相当于运营能力发展到第四阶段,在上半部分的金字塔,应该算是一个整体。当我们经历过数个大大小小的项目打磨之后,可以用一个比较开阔的眼界来看待市场和需求。我们需要针对我们的用户,开发一项产品,这个产品或许是一个平台、或许是一门拥有数个IP的连续课程、或许是一个行业大展会,产品的输出代表了我们以往修炼和对市场理解的总结。
当选定好产品及形式之后,就需要运用人脉关系,这些人脉关系有的提供钱,有的提供人力支持,有的提供技术支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个项目中所有的“关系人”(指提供帮助的人员、我们的老板、产品的用户等)都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5、产品上线后,就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运营手段,例如:产品产生差评,就需要1.洗白(像一网上搞笑图片说的那样:出现1个程序严重失误就杀1个程序员祭天...)、2.安抚用户、3.收集用户反馈、4.修正问题、5.通过补偿刺激用户继续使用。
同时,产品的推广、拉新、留存,产出良好的产品并让其通过恰当的运营手段走完其产品周期,是一个高阶运营交出的一份对老板、对用户、对小伙伴以及对自己最好的答卷。
这是一份《运营人职业发展理解》的作业,也是一份我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思考与分享,希望能帮到看到这一篇文章的人,同时送给10年后的自己。
我是嘉先森,一个比心理咨询师懂运营的运营人,也是一个比运营人更懂心理学的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