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每日6点起床,看书写字一个半小时左右,日日不断。立此言,不断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9月14日。
8月24日开始,在华杉详解下再增一篇译文。参考书籍: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
原文
善用者兵,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华杉详解
杜牧注解说:“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
所以修道保法,能为胜败之政。这里的政,是政治的“政”,胜政胜败政。“道”,是战争的正义性,“法”,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里的“度”“量”“数”“称”,就是第一篇《计篇》里的敌我实力计算比较了。
杜牧注解说:“度者,计也。言度我国土大小,人户多少,政赋所入,兵车所籍,山河险易,道里迂直,自度此与敌人如何,然后起兵。”
所以先是度,“地生度”,看看我的国土多大,人口多少,粮食产量多少,税收多少,各种资源如何,敌人又如何。
“度生量”,“量”,是测量,是衡量。
“量生数”,测量,就测出数来,我这么大国土,这么多户口,产这么多粮食,能养多少兵,如果打起来,能支持多久,敌方又如何。
“数生称”,把敌我双方的数拿来比一比。
“称生胜”,一比较,就知道胜败了,谁的数大,谁的胜算就大。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双方差距多大呢,就像镒和铢差距一样大。镒和铢,都是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二十铢为一两,所以一镒等于480铢,480:1,铢怎么打得过镒呢?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所以胜利者指挥军队打仗,就像在千仞高的山上把一个堰塞湖炸了水冲下来,谁挡得住?
所以到了《形篇》最后,孙子又讲回了基本面:国家实力,政治进步、法制严明。
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而不是奇思妙想。成功者都是一直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始终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我们说《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就是说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是战,那时候可以想点巧妙的主意。
我们的问题往往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就想取巧求速,所以没有胜就去战了,那就没有胜算了。
译文
军事上有五个范畴: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对双方都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产生[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的问题;[双方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就产生[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问题”;[双方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就产生[能动员和供给兵卒众寡的]“数”的问题;[双方人力众寡的]“数”的不同,就产生[军事力量轻重对比的]“称”了;[双方力量轻重的]“称”的不同,就产生胜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