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
豫让在智伯死后希望为他报仇。他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他第一次冒充为判刑服役的人,结果没有成功,但是赵襄子放走了他。第二次他在身上涂漆,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但是还是没有刺杀成功,最后他自刎而死。智伯不抱有具体利用目的,而赏识豫让才能,豫让也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为之报仇而死。这不正是“士为知己者死”吗?
知己是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从精神上心灵里影响对方的人。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如此,古人追求的知己是十分难得的。
豫让的这种气节就是“义”,他在用以自己的行动证明:道义、气节和忠义。豫让在第一次刺杀之后,赵襄子也放他走了,他其实已经在形式上为智伯报仇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在朋友劝他可以先投靠赵襄子再杀了他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这是不仁义的做法。当他刺杀失败,要被杀的时候,他也没有后悔,最后横剑自刎。他其实有很多次机会避免失去生命,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义无反顾,即使要失去生命。
古代侠士对人生价值的衡量以精神为标准,一生也甘为自己认同的理念、原则而执著追求甚至献出生命。或许我们无法理解,但是如果将他们追求知己看成是我们追求信仰,其实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自己所追求的,即使是献上生命也义无反顾。这些为知己者死的人,他们因为获得得之不易的知己,所以会为了报答知己而献出生命。即使现在再看这些人,他们的做法也为之动容。作为后来人,我们也从中明白了做人的真理、人生的真正意义。
6汤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