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又叫打坐、盘坐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不想任何事情。在佛法里叫做禅坐或禅定。普通人静坐也可以,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全身血液的流畅。可以养身延寿,调理身心,也可以开发智慧和潜能。从修行角度,还可以帮助明心见性,觉悟成佛。静坐分为三个步骤: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即是打坐的姿势的问题,能在静坐中做到姿势舒适,不松散,不紧张,身心柔软。依佛法来说,习定是内学、外学的共法,即是佛法和外道共同的基础。修定的功夫须由禅定得来。静坐的姿势约有一百种左右,佛法通常采用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就是跏趺坐,支是支撑点,即身体重心的支撑。
七支坐的要点是:双足跏趺;含胸拔背;双手结印在肚脐下三寸,手心向上,右手背放在左手心上,大拇指相抵;两肩张开,自然下沉;虚灵顶劲,就是以头顶百会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轻闭口目,两眼似闭非闭,眼观鼻尖;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运行。
打坐时要注意,面带微笑,心情放松,乐能聚神。饭后不要立即就坐,也不要饿肚子打坐。静坐以素食淡饭为主,不食五辛。打坐时不能让风吹到身上,包好膝盖和后腰。初打坐时间不宜太短,不带电子设备,以免磁场干扰。出现幻境,是天眼把宇宙空间的信息波,变极放大的结果,不去执着。
人体有特殊能力,佛法讲有五眼六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发眼、佛眼。六通是指超人间而自由无碍的力量,分别是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