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已陌
有一天当我们早已走过了荒芜的时间,在成长的终点再去回望青春年少的我们时,也许会心疼那个孩子,那个曾经的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曾经被现实,被亲情,被友谊,被爱情,被那些自己所挚爱的人伤的伤痕累累。但当我们抹泪远走他乡,多年后再回首时,才恍然大悟不是他们不爱,而是年少的我们都太骄傲了,不善于表达,学不会理解和宽容。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本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小说。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小说以女主人公罗琦琦的童年少年时光为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八零后少女在她的那个年代的成长岁月。你一定会惊诧它为什么可以把年少这么沉重的词说的那么的轻松,你也一定会感觉到惊喜,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曾那样年少过,以至于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难以走出。曾经我们心里都住过一个罗琦琦。
以前的时候看过冰心的一篇文章,她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爱她,母亲的回答非常简单,说没有缘由,因为你就是你啊!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人他最喜欢的人是你,把你当作真正的心肝,对你的好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只是因为没有缘由的爱,无私的喜欢你。
在外公那里,罗琦琦很幸福快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一个典型的泡在“蜜罐子”里的孩子。她的外公是当地最好的土木工程师,画圆圈可以不用圆规,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蝇头小楷,晚年时喜读金庸, 至今家里仍有他手抄的《倚天屠龙记》,装订成册,如一本本精美的古书。曾经她的家里无论任何人照相,都不能漏掉她,如果不把她纳入相机,那谁都别想照,连同事照合影,她都要掺和一脚。
外公带她去钓鱼,她不喜欢他抱,要自己走,他就跟在身旁,短短的路,她一会要采花,一会要捉蚂蚱,走一两个小时都很正常,外公就一直陪着;外公给买酒心巧克力,只因为她爱吃,也不介意人家说小孩不该吃醉;她把墨汁糊到他收藏的古书上,姨妈看得都心疼,他却只是哈哈一笑;清晨时分,他教她诵“春眠不觉晓”;傍晚时分,他抱着她,坐进摇椅里,对着晚霞摇啊摇。在外公的宠溺下,她嚣张恣意地快乐着。
可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悲伤叫做分离,从罗琦琦的母亲来接她走,到外公离世,之后他们俩一直未见面。不过罗琦琦一直知道外公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份爱一直到他生命结束那一天都未曾停止。
她的外公在去世之前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让罗琦琦读大学,甚至千方百计地为琦琦准备了二万块钱作为她读大学用。那笔钱在当时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巨款。这份爱,这份情,让琦琦抛弃放弃高中学业的想法,选择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才有了她最后的突飞猛进,成长蜕变。
不管现在多美好,童年的那些缺失早已与成长交融,变成性格中的一部分,会永远刻在记忆中。我们只是学会了如何去忽视掩埋,永不会真正遗忘。
因为她的妹妹罗媛媛出生,父母将她送到了外公身边。而当离开了外公的庇护之后,她的童年似乎也从天堂跃进了地狱,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妹妹,能言善道,会撒娇,不仅会哄父母开心,更会“欺负”她,妹妹才是父母他们的心肝宝贝。在父母的“姐妹和睦、姐姐让妹妹”的教育下,最好的东西都要给妹妹。让乐观的她变得孤寂。在那个陌生的家里,面对并不熟识还喜欢矫情买乖的妹妹,面对经常漠视她的父母,她日易沉默寡言。
童年里的一幕让她永远无法忘怀,当母亲在厨房忙碌,她躲在书柜的角落里翻《儿童画报》,父亲下班归来,打开了门,第一声就是“瑗瑗”,妹妹高叫着“爸爸”,欢快地扑上去,父亲将她抱住,高高抛起,又接住,两个人在客厅里快乐地大笑着。她就躲在暗中,沉默地偷窥着。他们做游戏,他们讲故事,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问琦琦去了哪里。在宇宙洪荒的尽头,四周漆黑一片,冰冷无比,孤单和荒凉弥漫琦琦的全身。那时她一定对亲情是失望的,那时的她就像是掉进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深渊,在那个灰色地带,她小小的肩膀要承受那么多沉重的成熟。
可是有一天当她在异国他乡从广播上知道四川有地震的时候,一遍遍拨打着父母的电话,在无人接听的电话声中,她的手开始发抖。为了了解陕西省受到的冲击,搜出了中国地图,用尺子测量西安和汶川的距离,按照比例尺计算实际的空间距离,又打电话给麻省理工研究地壳运动的大学校友,询问他地震传播的次级递减规律。
但她从机场走出来时,听到有人高声叫:“姐,姐。”一个打扮靓丽的女子不停地朝她挥手。四年没见,有些许陌生,可当妹妹一把抱住她时,源自血缘的熟悉刹那就回来了。她才明白再怎么恨,再怎么远离家,那浓浓的血缘之情都在。他们永远都是她的亲人。
曾经看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有朋友觉得它是不真实的浪漫,我却无比相信,因为命运真的很神奇,它若不要你相遇,你就是和她一墙之隔,你就是站在聚光灯下,站在她面前,甚至就是有人在她耳边大声报过你的名字,她也看不到你。
罗琦琦童年时的好友葛晓菲,俩人因为同一个共同点,不喜欢回家,常常放学后,别的同学都早已回家时,她们仍然在学校里四处徘徊,所以俩个人成为朋友。要好得一块上学,一块放学,在一起时,总是手牵着手,甚至彼此相惜。一颗糖,也会留一半给对方,只要对方想要的,宁可自己不要,都要留给对方。那是她收获的真正的友情,给她带去了难得的温暖。
可惜小学三年级,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她们两个不在一个学校了,她们分开时,离别的车还没有开,她们却开始狂掉眼泪,还不愿让父母发现,需要紧紧憋着气,才能不出声音。小小年纪还未真正懂得什么叫离别,却已经为离别在哭泣。
少年后偶然在同一个学校相遇。如一副唯美的图画,一个戴着眼镜、梳着马尾巴的女孩,和一个长发披肩的漂亮女孩面对面走着,擦肩而过时,她们的视线也交错而过,步子慢了下来,迟疑着回头,刹那间,脸上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成长,如同参加跑步比赛。看到别人比自己跑得快时并不一定会着急悲伤,唯有被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日渐超越时,才会着急伤悲。也许你不会记得那些已远远落在后面的人,可你会永远记得那个跑在你前面的人。当成长终于被时光之火淬炼为长成。十字路口,也许你们挥了挥手。
每个人的生活中是不是总会遇见那么一个女生,她总是笑容亲切、声音温柔,她对老师不卑不亢,对同学谦虚有礼,不管男生、女生、好学生、坏学生都为她的风采倾倒。小说中的关荷就是这样一个女生。有难以言喻的魅力,她学习优异,次次考试就夺得全班第一;她多才多艺,元旦的班级联欢会上一曲自拉二胡自唱的《草原之夜》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惊为天人。
不但全班的男生喜欢她,就是全班的女生也都喜欢她。而关荷对所有人的态度都一样,她对所有人都很好,只要需要她的帮助,她一定做到。关荷是妙人!不管真、不管假,她总是用花团锦簇来装饰她的生活,她让自己像公主一般活着,别人也就把她当公主看。这大概是另外一种自爱的方式,不把自己的悲惨当悲惨,也就没人敢轻视你。
书中罗琦琦羡慕嫉妒关荷,一直在暗暗比较,也一直在暗中用功和努力,可每当觉得自己比以前好一点、优秀一点了,一看到她,立即就会发现距离她还是那么遥远。罗琦琦自卑的说,我觉得这辈子,无论怎么努力,都绝对不可能追上她,就连嫉妒她都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可是后来她们才明白,她们原来一直如同雾里看花一样,羡慕着对方。
我们每个人都如一颗行星,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这是上天早已经给我们规定好的,可是,出生和死亡之间的运行轨迹却取决于多种因素。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运行,最先碰到的是父母这两颗行星,继而有老师、朋友、恋人、上司……我们和其他行星相遇、碰撞,这些碰撞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们运行的轨迹,有些影响是正面的,有些影响是负面的。
那么罗琦琦遇见的第一个人便是陈劲。在他的无意引导下罗琦琦的阅读品位从下里巴人向阳春白雪转换。他借给罗琦琦《诗经》并告诉告诉她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意会自现。他们玩游戏,陈劲常常随意说一句,要罗琦琦对下一句;或者诵一半,背下一半。如果对得出来,陈劲的表情无所谓,一副理当如此的样子;如果对不出来,他却会轻蔑地摇头。小孩子都有好胜心,何况是胜过一个神童,所以在他这种游戏的激励下,渐渐地罗琦琦把整本《诗经》都背了下来。俩个人开始有意无意地较量着。比赛谁在最短时间内背下这篇文章。他告诉她一目十行的看书方法。
陈劲就是罗琦琦的人生路上,第一个对她产生了重大正面影响的人,同桌的时间,他将罗琦琦带进了一个以前从不知道的世界,虽然还只是站在门口,可是因为他的指点,她已经无意识地踏上了另一条路。但是当时的罗琦琦,并不懂得这些,他教授的学习方法,他课间讲述的故事,他考的诗词,他推荐听的乐曲,他敬仰的杰出人物,所有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我眼中只是小孩子间的游戏,不会比跳皮筋、打沙包更有意义,可实际上,他带给她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她人生最灰暗的时候,她碰见了她生命中又一个最重要的人,许小波就像是她身陷泥潭的一块浮木,他教她滑旱冰,教她跳舞,告诉她女孩子要避免被灌酒就要从第一杯开始拒绝,教会她忍耐不冲动,教会她控制自己承担后果。从游戏厅到舞厅到歌厅,不管灯红酒绿,他们只顾各自捧着书看,安静却有着他人难及的默契 ,他就像是她的天使,把误入歧途的她一步步的塑造得更加得优秀,如果她是一块璞玉,那么初中时的她正被许小波这样的伯乐发现,已经剥开了最坚硬的外壳,正光芒外露。
年少时的心有着赤裸裸的温柔与残酷,我们容易被人伤害,也容易伤害他人。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会遗忘掉很多人,但是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我们伤害过的人,却会永远清晰的刻在我们有悔恨的青春中。如果听故事的你正年轻,请记得温柔的对待那个你遇见的人,你的所做所为可能影响着另一个人的人生。
小学时罗琦琦由于年纪小又休学一年所以学习成绩不好,不会说话,甚至性格孤僻。老师也不喜欢她,在课堂上把她当靶子,丢粉笔头,时不时,翻着白眼,用看上去轻描淡写,实际上鄙夷轻视的语气讥讽着她回答不出问题的窘迫。小学老师,在整个社会中,是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可是在所有她教的孩子面前,却如同半个上帝,她的表扬和批评、她的喜爱和厌恶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蝴蝶效应。因此在赵老师明显的轻视下,班里的同学也受到了影响,不喜欢和罗琦琦一起玩,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她自觉主动地疏离于整个班级。
在陌生的学校里,因为她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所有同学都孤立她,所以她日易封闭,最后在老师的逼迫下被误会成了“三只手”,就连原本最应该相信她的父母却是选择了对她的漠视和对老师的妥协,那时的她对师生情是失望的,所以她彻底破罐破摔,那时的她开始彻底的不和同学交往,不和父母说话,不和老师说话,所以她的童年是孤独的,叛逆的,因为她不愿意去适应生活,如果她是一块璞玉,那么童年的她还是一块放在角落不起眼的石头!
后来她幸运的遇见了她人生中的一位名师。罗琦琦就如同一株长在阴暗里的向日葵,已经对阳光渴望了太长时间,正当她以为这个世界就是黑暗,在所有大人眼中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大人给予一点温暖的关注时,高老师却出现了。每一次高老师都会把罗琦的一道道试题仔细批改过,在旁边详细地写上她对解答方法的点评,有很多做错了的题,她都会写上表扬,称赞罗琦琦的思维方式很独特。高老师点滴的好,她已经全部感受到。她用信任期待的目光看着罗琦琦。为了让罗琦琦参赛,顶着很大的压力,几乎在用自己的职业前途做赌注,可她却一再对罗琦琦说,尽力就好,竞赛只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当罗琦琦站在舞台千人面前自然而然的演讲的时候,她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曾老师。稿子写完,曾老师改过后,让罗琦琦再写,写完,她再改,两个人磨在一起,连改了五遍稿子后,才定下演讲稿。同时,开始手把手训练演讲,刚开始,只语文早读课上,让她站在自己座位上朗读课文,等适应后,让她站到讲台上背诵诗词,内容不限。教她依靠肢体语言打动听者,学会善用自己的眼神、微笑、手势去激发听者的感情。在曾老师的指导下,罗琦琦开始枯燥地一遍遍练习演讲,纠正她的每一个小动作,让罗琦琦学会什么叫落落大方、什么叫慷慨激昂、什么叫哀而不伤,甚至请来高中部的舞蹈队老师,训练她如何从台下走到麦克风前,又何在演讲完后,优雅得体地鞠躬离去。
在这样的日子里,罗琦琦每天乐于付出,不懈追求,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性格也越来越好。不再固执偏激,封闭自我、内向自卑,而是成绩优异、头顶光坏、自信满满、活泼开朗,活成小波一直期冀的样子。衡量一个人的优秀是多方面的,而成绩只是单方面的,性格的好坏更为重要。
最后罗琦琦考入清华大学在意料之中,更在情理之中,这是她长期努力应当收获的丰硕成果。但在这样的荣耀之下,罗琦琦还是止不住的悲伤,她在收获的这一刻,已经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晓菲的离去、小波的绝交、张骏的分手,这些都是罗琦琦心底深处最不敢触碰、最伤心悲痛的记忆。
我一直一直都非常的喜欢罗琦琦,并不是因为她年少的时光活得有多么的轰轰烈烈,而是因为我在她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年少时,我也曾像琦琦一样,卑微的倔强着,守着自己的自尊心,看着那些美丽的女孩子那样肆意的绽放着,看似不经意,内心却充满惶恐迷茫,年少时,我也曾像罗琦琦一样,任性骄傲,讨厌那个老师,所以不学他的课,成绩差了,却也悲壮的无所畏惧,也曾因为某位老师不经意的鼓励,又重拾信心,努力的义无反顾。
年少时,我也曾孤僻自卑,倔强冷漠,不喜欢与人交往,也沉溺在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也许我的故事并不可能有她的精彩,可是她的故事我一直都懂,她的伤心,她的难过,那些因果得失不管多么的不堪回首。可是,一切已经成为定格后的电影胶片,无论我们或喜或悲,都只能遥遥站在时光这头,静静看着时光那头荧幕上的聚与散,得与失。
世间最固执的伤口是不流血的伤口,没有良药,也无从治愈,即使平复,也如水上月影,看似完整平静,可每当风吹过,就会皴,起细细裂痕,暗暗疼痛。但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些在我们人生中走过的人,因为他们的驻足、回眸,我们的花季才没有成为一个人的寂寞哼唱,因为他们的陪伴、微笑,我们的花季才奏出了最绚烂的乐章。那些曾陪着我们哭泣欢笑的人的确已经远去,也许此生再无相见之日。可是,他们留下的那些爱与关怀却永不会逝去。
在我们蓦然回首的刹那,他们就在那里,依旧年轻的眉眼,镌刻着我们的青春,而我们依旧年轻的眉眼,也永远镌刻在他们的青春里。
文/卿已陌
我只是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以至于,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人走,一生那么长远,你得抬头,看更远,走更远。晚安,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