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养育的场所,养之育需要家长在照顾、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培养情感,以浸润的方式告知或带领孩子学习如何做人做事。
而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教之育是老师在规范的要求下,在一视同仁的背景下,以讲授和教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 。
养育中的“养”,更多的是抚养。“抚”是一种动作,养孩子时伴随着这种养育的动作的,还有养育者所呈现的表情和随事而做出的反应即态度。这是一种生活性的自然示范。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其资格源于血缘,因血缘而对孩子产生责任感、爱、耐心和期待,并给予帮助。父母的态度与言传身教的示范是养育的本质。
“教”可以是教知识、科学、做人的道理等。但是,所有的教育都不能替代或跨越注重情感抚养的养育。如果没有来自心理抚养的情感作为基础,教育只能教术,不能教心。从这一点我们要明白,家庭的养育比随后的教育更重要,更基础,更具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不要错过孩子六岁之前的养育过程,不要等孩子上学后,指望由老师去解决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