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向不爱参与家庭事务的先生,今天早上主动到小区门口早餐店给大家买包子。包子买回来,他热情的招呼大家:“快来吃,快来吃!一会儿就凉了!”我们都被他积极主动的态度所感染,纷纷走向餐桌,可是看了一眼之后,没有一个人拿起包子吃。原来,整整一袋包子,全是先生自己爱吃的豆沙包,妞妞爱吃的肉包子,我和爸妈爱吃的素包子,一个也没有。
看我们光口头表扬就是不行动支持,先生还觉得特委屈:“我辛辛苦苦买回来了,你们怎么这样!”可我们真的不爱吃豆沙包啊!一人之佳肴,他人之毒药啊!
2.
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事情,尤其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比较早,想起好久没给妞妞做饭了,灵机一动,把冰箱里的带鱼拿出来,解冻,清洗,去内脏,沥干,切段,上粉,油煎,备葱姜蒜、青椒,烩菜,马不停蹄忙活了两个小时,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青椒烩带鱼终于出锅了。出了厨房,才觉得老腰都累坏了。
等爸爸接妞妞放学回来,一进家门,我兴奋的对妞妞说:“宝贝,猜妈妈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边说边拉着妞妞往厨房去,妞妞却一点也不配合,“我在幼儿园吃过了,我不饿,我喝点粥就可以了”,哪怕看到了冒着香气热气腾腾的菜,妞妞还是一副“我真的不饿,妈妈你别逼我了,再逼我粥我也不喝了”的不配合,气的我肚子疼,忍不住一通埋怨,“我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不就是想让你吃得好点,有营养吗?”妞妞也忍不住了:“可我不想吃啊,我吃饱了,不想吃这个了。”
3.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愿意为了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不怕辛苦,不辞辛劳,不畏付出,不惧牺牲(牺牲我们自己的时间、体力、脑力)。孩子接受了,我们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特有价值。一旦孩子不接受,甚至坚决拒绝,我们心里那个委屈,那个失落,那个愤怒,简直就像开了锅的热油。——但是,话说过来,孩子需要吗?我们这么一厢情愿的给孩子的东西,孩子需要吗?我们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
就像这顿晚饭,如果我不这么灵机一动、一厢情愿,而是等孩子回来后问问她晚饭想吃什么,我就有大把时间做我自己的事——看看书,写写字,打扫一下房间,收拾一下衣服。而不是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自己累坏了,孩子还不领情。
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孩子的不领情伤害了我们,还有“要不是为了你,要不是为了给你做这个,我自己的事情都没做”的心态,让我们更加气愤。
但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让我们自己暂时回到孩童时代,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中,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个心情愉快、尊重我们的想法的妈妈,还是一个因为给我们做饭而气势汹汹、一言不合就恼怒的妈妈?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愿我们都保有这一份清醒,这一份觉察。不以爱之名,做着越俎代庖、专横独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