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说服》这本书,我获益良多。
我的想法很多,但是大部分时候,在想法还没有得到实践之时,就被自己否定了。这让我很难把一件事情进行到底。每每看到其他人,用行动将想法付诸实践,做成了我想做的事情之时,我总会对自己极为懊恼:如果当时自己坚持做下去,或许今天会比他做得更好。
其实这和20岁以前的我,大相径庭。那时的我,雷厉风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0岁那一年,家中变故,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无能为力。从那时开始,我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 因为对人性,对这个世界,对自己,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开始变得畏缩不前,不敢锐意进取。
但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那颗心,不允许我就这样默默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
我开始试着和自己和解,说服自己,不再画地为牢。开始发现生活的美:虽然生活充满了不如意,但是世间美好之物众多,让人为之向往。只是情绪的反复,很无常。常常是向前迈出三步,随后向后收回两步。
然而在阅读《说服》这本书的过程中,随着每日对书中章节内容的输入与思考,我也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说服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开始,坚定地执行。
Step 1:肯定自己的积极行为
我不擅长自我表扬,相反,我很喜欢自我批评。即使在他人眼中,我做得不错,心中的那个小孩,仍旧会对自己苛责。直到有一天 --- 发现自己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状态。开始学着书中的方法,去改变。
每每内心的那种消极的批判涌上心头,我会告诉自己:不,我不想这样。于是,尝试着肯定自己的积极行为。业绩好了,夸夸自己的努力和认真;学会了新技能,夸夸自己的坚持和勇于尝试;建立了新的关系,夸夸自己的主动与热情;写好文章,夸夸自己的用心思考;做了有利于行家之路的事情,夸夸自己的专注和执行力。
每次在写打卡文的时候,我都很愁,真的很不想写,甚至数着字数,只要到了最低字数要求,就想停笔。转念,我又会告诉自己,写文是行家之路的重要部分,其实写文很快乐。于是,又继续思考,将所思输出。成文之时,内心的喜悦不言自喻。
Step 2: 给自己贴一个标签
给自己贴标签,尤其是贴上自己想要成为模样的标签,也就给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了自己对标的参照物。
自从确定了自己的行家之路的是成为一位精通英文,熟练掌握韩语、日语的销售之后,开始在潜意识里与这样的标签对标。常常会思考:如果换做是我想要成为模样的那个人,她会怎么做?我现在做的这件事,现在行事的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我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模样吗?
这个标签,也促使我对自己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自律、更积极、更为深度思考问题、行动力更强。
为了给自己的标签更为直观的画面感,我从认识的人中找到了两个对标人物:
人物1:认识的一个韩国商人,会说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经营着自己的公司,自律,有原则;
人物2:合作过的印尼代理老板,会说中英日印四国语言,年轻有为,懂人性,看人准。
向他们看齐。
Step 3: 做出承诺,写下目标
最近愈发觉得韶华易逝,于是乎,想要抓住点什么,更加珍惜还能努力的光阴,还有力气奔跑的岁月。在写下心中焦虑的同时,也写下了心中对美好的期待和实现这番美好的承诺。
我的目标:成为一名精通英文,熟练掌握韩语、日语的国际销售。三年后,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团队,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出差。有面包,也有爱情。
细分到每个环节:
2019年:
营销上:找到喜欢的产品,开始深耕。学会计算机算法,网站搭建,提高销售能力,跳槽到体制更为完善的外贸公司,学习管理和运营。
语言上:过CATTI二笔、二口,韩语高级。
2020年:
营销上:客户积累。
语言上:日语学习
2021年:
成立自己的外贸公司。
后记
第一次给自己未来的三年做出了规划。这些想法,其实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很久了,今天落地成了书面的形式。具体的细节,会在深思后补上。
在加入牛班之前的我,在这样承诺的面前,十分心虚;
现在,依旧心虚;不过,会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实现对自己的承诺上。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