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影视剪辑技巧》傅正义 著
画面组接的剪辑点和逻辑性
✔(一)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⒈画面剪接点
①动作剪接点
【常见动作剪接点】
一个完整的动作中,如坐下这个动作中,有瞬间的(1-2帧)的暂停处,这个暂停处便是上半部与下半部的转折处,即剪接点。
【注意】上一个镜头一定要把停顿的1-2帧用足用完,下一个镜头从动的第1帧用起。即把停顿的部分全部留在上个镜头,下个镜头从动的第一帧用起。
【带情绪动作剪接点】
减去的帧要在下一个镜头里剪,上个镜头的剪接点仍保留原来停顿处的最后1帧,即上个镜头剪接点不变。
②情绪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以“心理动作”为基础,即以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形体活动的姿态、神情)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特征加以选择;
在歌舞片、戏曲片中结合音乐的旋律、节奏、乐句、乐段、锣鼓点来选择剪接点;
在影视片中,情绪剪接点可稍放长些,但不能短,让人物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
情绪剪接点的选择确定不同于形体动作的剪接点,它在画面长度的取舍上余地很大,不受画面内人物外部动作的局限,而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渲染情绪、制造气氛为主。
情绪剪接点的确定全凭剪辑人员对影视片剧情、内容、含义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感觉,因此可以说情绪剪接点的选择无规律可循,也很难用概念加以阐述,只能说,剪辑对影视片的内容,对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心态,理解的程度不同,剪辑的蒙太奇效果也就不同。
③节奏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的选择一定要在节奏上体现出来,而节奏又必须与内容相匹配。
画面的节奏必须与本片旁白,内心独白,解说词的节奏、内容紧密结合,做到声画的有机匹配,这就是选择节奏剪接点的基本规律。
⒉声音剪接点
✔(二)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逻辑性包括:
生活的逻辑、视觉逻辑和思维逻辑
生活逻辑: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视觉逻辑:人们在观看影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也是观众欣赏影视片时的思维逻辑。
⒈画面组接的连续性——外部动作的连续性
⒉画面组接的联系性——内部情感的联系性
戏剧动作的内在逻辑和主体内在的心理动作,情感动作。例如影视片中,许多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动作组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段落,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时是以事情、事理为线索,有时又是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依据加以组接、剪辑的。
这些依据,往往不是直观可见的,只存在于观念之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画面组接的内在逻辑和戏剧动作内容的内在联系。
【如何将不同时间、时空所拍的镜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之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1.首先要明确这场戏要表达的内容,主要任务是什么。不明确这一点,必然是随意的剪辑。
2.主线明确后,剪辑以内部贯穿动作的联系性为依据,以不同空间内主体动作可出画,可入画为原则,采用分剪插接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素材镜头,按照情节进展的逻辑调整结构顺序,同时把各物体的运行方向,人物的动作,对白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众多不同镜头加以剪辑、组接。
3.镜头的组接:单一镜头可长可短,但必须保证整个情节进展合理、主体动作、人物关系明确,剧情时空安排得当的基础上,结合画面造型因素的匹配,进行镜头组接。
烘托人物、渲染情绪、压缩时空,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剪辑还必须在镜头的选择、动作的取舍、造型的匹配、时空的合理、声音的组合五个方面下功夫。
⒈镜头的选择:考虑演员的表演是否连贯;
2.动作的取舍:镜头的运动是否均匀;选择好剪接点是关键,对时空结构的把握要准确。
3.造型的匹配:画面构图是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