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相关基础
比如:数据类型,标识符和分隔符,常量和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语句,算法概要,三种结构Java语句:顺序,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语句,数组、字符串处理基本类库,方法定义及调用等。
(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关基础
比如:类的定义,对象的创建及引用,继承技术,多态的实现,类的各种成员(属性,方法,事件方法和构造函数等)类或其成员中应用到的各种关键字。
(三)一种Java集成化开发环境(推荐:Eclipse)的基本操作
比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环境搭建,掌握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窗体设计,核心代码的书写,编译和运行,各种调试技术及常用快捷键等)。
(四)Java类库的学习
比如:常用类库的学习(数组,字符串,数值处理,各种集合类等),异常处理,数据库相关类库,图形类库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类与对象
常用API应用
JDBC技术
三、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什么是Java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 了解Java语言的特点
二、 熟悉Java开发工具:JDK和Eclipse
三、 了解Java程序的基本结构:Application应用程序和Applet小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Java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Java开发环境
第三节 两类Java程序开发
第二章 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 认识代码编写规范的重要性及基本规则
二、 掌握Java语言中的基本语言元素
三、 理解Java类型和熟悉其基本操作
四、 理解Java运算符和掌握其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代码编写规则
第二节 注释
第三节 标识符
第四节 变量和常量
第五节 数据类型
第六节 类型转换
第七节 运算符
五、 掌握静态成员的定义及成员间的调用或引用
六、 理解包和掌握包的定义和引入
七、 深入理解类或成员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八、 掌握重载技术
九、 熟悉构造函数的定义
十、 理解和掌握各种类的初始化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类的定义及对象的创建
第二节 成员引用
第三节 成员方法
第四节 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
第五节 静态成员
第六节 包及包的定义和引入
第七节 访问控制修饰符
第八节 重载
第九节 构造函数
第十节 类的初始化
第五章 数组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创建、初始化及元素的引用
二、 掌握多维数组的定义、创建、初始化及元素的引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数据类型数组
第二节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第三节 对象数组
第四节 二维数组
第五节 三维数组